返回第113章 逃逸部落(一)(第2/2页)  三国之卦帝刘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朝廷缴纳赋税,没有麦c稻这样集中连片的大规模谷类农业。因为基本上都居住在山里,畜力车辆交通也很不发达。

    他们的语言也不统一,绝大多数没有自己的文字,信仰也各不相同。

    这些人逃离了国家体系的掌控,可以视为去国家化和逃离国家化。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叫做逃逸部落。

    这种逃逸人群产生的主要原因,比较复杂。

    主要有:逃避沉重的赋税徭役,逃离战乱,躲避强大势力的劫掠,反叛势力,分裂势力,躲避大规模的传染病,人口过于密集,生态环境恶化,与政治中心距离过远,政权崩溃等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逃逸人群的产生,另外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

    事实上,象沃沮人,高句丽人c濊人c扶余人等,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以前都是夏商周时代的遗民,因为以上的各种原因,逃离了原来的居住地,进入了国家势力不及的地区,形成现在这些所谓的蛮族。

    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干脆就是汉人逃过去的。

    所以,简单地把他们看作落后的野蛮人,其实是一种非常不准确的看法。

    他们之所以选择现在的生存方式,其实是一种理智而主动的选择,背后有着自己的逻辑和深厚的智慧,绝不仅仅是愚蠢落后的表现。

    这种野蛮的形象,是他们自己故意制造出来的,既是用于吓唬外人,也是为了保护自己。里面有着一整套的套路。

    逃逸群体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解决两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一是如何抵抗平原国家势力的渗透c影响c控制。

    二是如何防止逃逸群体内部出现阶层明显分化和新的强有力的统治者。

    如果出现了这两个问题,也就跟平原国家没有什么差别,逃不逃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要想达到这两个目的,就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充分利用地理障碍。

    所以,象沃沮这类的逃逸部落,基本上都选择远离平原国家的地方,或者是偏远的山区,或者是辽阔的草原c沙漠,让国家的势力难以到达。

    即使到达了,也难以在当地持久地待下去。

    比如强大的军队来了,他们不做正面抵抗,远远地逃走了。

    时间一久,巨大的后勤补给压力,就使得军队不得不撤退。

    军队前脚刚走,他们就后脚回来。

    鲜卑c乌桓等游牧民族,选择的就是这个策略。

    他们没有固定的房屋,一顶毡房就是房子,走到哪里就可以住在哪里。

    没有固定的土地种植粮食,流动牛羊等牲畜,就是他们的食物。实在不行,就通过贸易进行交换。如果进行贸易封锁,他们就伺机深入汉地劫掠一番。

    这就是大汉的军队虽然很强大,能够打败那些蛮族,但却总是不能彻底消灭他们的根本原因。

    东边的山地森林部落,高句丽c沃沮c濊人等,其实也是这个套路。只是在具体的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