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90章 上眼药的最佳时机(第2/3页)  舟行诸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明日外甥还要去上任,就告辞了。”

    不等贾母说话,林昭转身看向贾政,给他上眼药“二舅舅,表弟毕竟只有十二岁,天真烂漫,不懂世间规矩,尚需好好教导,一味放纵,失了根本,便是再灵性的人,只怕那大造化也被大人给消磨没了,万一将来自以为是好心办了坏事,惹了大麻烦,可就不好了。”

    一席话说得贾政羞愧至极,只好狠瞪着宝玉。

    林昭见祸水东移已经成功,他在贾府的所言所动,已经彻底惹恼了王夫人,也让贾母心生不快。

    只要这俩心生不快了,那么和贾府割裂也就容易了。

    而且动动嘴皮子就能办成的事,实在有意思。

    但是有的事,却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办成的。

    那些事需要力量、势力和铁血,以及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办成。

    比如新任锦衣卫指挥同知林昭的新工作。

    训练新兵,巡街缉捕,纠察军纪。

    要知道训练新兵和巡街缉捕,都是辛苦活,风吹日晒的,这纠察军纪,更加不用说是得罪人的。

    在京城人看来。林昭为皇帝,为国家挣了上千万两银子,又得了爵位,完全可以躺在家里听戏曲,饮美酒,拥美人。

    这才是豪门公子应该干的事。

    但林昭却不同,好好的富贵不去享受,却去做这等辛苦事,果然是小地方来的人物,只能在扬州土包子盐商面前耍横,到了京城就被高官显贵们震慑住了,连吃喝玩乐的心都不敢生了。

    百姓们都这么议论,知道些锦衣卫底细的人更是觉得笑话。

    先说训练新兵,锦衣卫里面压根就没有新兵。

    要知道锦衣卫是情报机构,必须身世可靠清白,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大都是世代传承,子继父业,老子是锦衣卫,儿子也是锦衣卫一代代传下去的。比如新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崔秋山,他就是锦衣卫世家子弟出身。

    如今开国百年,长安城的锦衣卫得有多少人

    上有六十岁七十岁的老卒,下有十二三岁的新丁,这些人祖祖辈辈在京师,未必有什么高门勋贵的亲戚,可彼此间互通声气,关系盘根错节,一个小旗,就有可能牵扯到几个千户百户,麻烦的很。

    这就好比金陵城的那桩葫芦案。

    贾雨村若是真敢处置一个杀人的薛蟠,只怕不仅贾史王三家,更有四王八公等勋贵之人的报复对准他贾雨村。

    这叫牵一发而动全身。

    贾雨村看的清楚,自己又不是海瑞那般强项,只能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巡街缉捕这个更是如此,天子脚下,街上丢个石头都能砸到个七品的官,能管动的都是小门小户,但是小门小户躲都来不及,谁敢闹事

    管不动的都是高门大户,可是他们偏生都是闹事的,怎么管,管了一个,什么四王八公、什么将军,什么阁老的帖子就来了。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

    人家还是天子近臣呢。

    这年头谁比谁差

    真耍起横来,一群粗坯武夫也斗不过那帮朝堂重臣不是

    前生不善,今生知县,前生作恶,知县附廓,恶贯满盈,附廓省城。

    而顺天府却是附廓京城,可想而知顺天府有多受气了。

    所以纠察军纪可以说难度系数上了天,再强项的人怕是也无法可破。。

    如今上下和光同尘,讲究彼此看破不说破。

    无论在哪里想做好差事,凭一腔热血是不成的,得和上司同僚下级搞好关系,大家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真要是像包青天那样铁面无私,把人都得罪干净了,那还去做个什么,等着人家暗地里给你使绊子吧。

    这样三件人人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