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为挺胸抬头过日子刘相公拜师去习武(第1/2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从那次受了混混们的窝囊气后,刘相公就下定决心要习武,可因在儒学的课程还有一年,没能如愿,好容易盼到这一年学习期满,刘相公决心要找个师傅好好练习练习武艺。

    练武功,讲究练童子功,童子功就是从几岁练起,练偎腰、练劈叉、拿大顶、蝎子爬,再而练小翻、空翻、折跟头、打把式,这些是软功,这些软功练好了,可练蹿房越脊,不练蹿房越脊,练刀、枪、剑、戟、斧、钺、勾、叉拿起这些兵器,会得心应手,非常快的就能入进门去。

    而刘相公已是二十多岁之人,胳膊腿骨头都已经变硬,再练软功已经不可能,他只能练硬功了。

    那年月练武功的比现在要多得多,因为当兵打仗,需要武功;当衙役捕快,需要武功;财主家看家护院,需要武功。练好了武功用场很多,说大了可以为国效力,耀祖光宗,说小了可以养家糊口。

    刘相公,经人介绍,在附近村子,找了一个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磕头认了师傅,师傅五十多岁,十多岁时曾到河南少林寺当过杂役,由于本人从小爱武刀弄枪,到了少林寺整天和那些武僧厮混在一起,在少林寺学了一身好武艺,学成武艺回乡,曾在一个庙会上不出一块方砖,折三十二个小翻,把人的眼睛都看直了,台下有个财主,此时相上了这个后生,说这个后生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把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这个后生,而且还给闺女带了十亩地的嫁妆,有人看见过他,一丈多高的墙头子,一垫脚就能蹿过去。而后来,吃粮当兵,当过把总、剿过匪、打过仗,真刀真枪在战场上厮杀过。

    因天性脾气耿直,无有后台,官职总是原封不动,岁数已大,退休在家,现在交几个童儿,消磨时光。

    刘相公,已经过了练软功的年龄,师父说:“你就练硬功吧,甭管是什么功,你只要是练到位练到家,什么功都能克敌制胜,人说,这一巧能驳千家,但又说,这一力还能‘降十会 ’呢!”

    新拜的武功师傅姓杜,这杜师傅院中有棵一尺多粗的槐树,师傅告诉他:“你每天早上,天不亮,踹这树二百脚,打这树二百拳,到晚上天黑后,再踹这树二百脚,打这树二百拳,白天你师娘织布,你每天要用眼睛紧紧盯着那织布梭子,多会儿你眼睛能跟上这梭子而不晕了,你再来找我。”

    从此以后,他住在师父家里,他撂倒秀才身子,放下秀才架子,照着师父说的,天还没亮就起来,照那槐树踹它二百脚,再打它二百拳。

    刘相公虽然出身农家,平时帮助爹爹下地干些活计,但是他总归是以读书为主,特别是最近三年“做做实实”在州里读了三年书,哪有那么硬崩的体魄呀,他照着师父所说的刚做了日,弄得他胳膊腿酸痛。

    俗话说得好:“干什么换什么劲儿。”如果挺过这阵子,这种现象就会消失,刘相公已是成年人,他懂得这个道理,他咬紧牙关挺了过去。

    他练着练着,觉得自己胸脯的两块肌肉厚了起来,大腿和腿肚子也粗了起来,觉得浑身有了使不完的劲儿,但他并没有就此停歇,由每天早起打二百拳而变成了打三百拳、四百拳,由每天早起踹那槐树二百脚而变成了三百脚、四百脚。

    他早起、晚上打那槐树,踹那槐树。而白天师娘织布,他就在旁边观瞧,瞧那梭子,左右穿来穿去,开始的时候把他弄得眼花瞭乱,头晕脑胀,他觉得很是乏味,他去找师傅,还没容他开口,师父先张口说道:“我让

    你练的那两样事,你都练好啦?”刘相公说:“师父让我看那梭子,不知有何用处?看得我头晕脑胀。”师父说:“你如果吃不了这苦,你就回家去吧。”刘相公听师父说话的“牙儿口”,知道师父是生了气,唯唯而出,从此后,再不敢找师父说旁的言语,师父原来让他怎么地,他只能怎么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