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络腮胡子暗设圈套孤寡爷孙掉入陷阱(第1/3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相公盖了新房,打了新家具,择了个好日子,全家搬到新宅子来居住。

    好的、厚的,听说刘相公搬了新居,给刘相公来贺乔迁之喜,这回好了,主人有主人坐的地方了,客人有了客人坐的地方,家里现在是可心了,四地 了。

    这亲戚也好,朋友也好,只有常来常往才算是亲戚朋友,你家有事儿人家来了,人家有事儿你也应该去,一来一往才能越走越厚。

    一日,州里的一个朋友告诉刘相公,岳忠林的父亲去世了,这岳忠林,本是刘相公的同年秀才,两人关系甚好,岳忠林之父就如同刘相公之父一样,他岂能不去呢?

    第儿天,刘相公起了个大早儿,奔州城而来,进延庆城东门,到杂货铺买了纸钱,又装了二斤馃子,正欲出门,有一须发皆白的老者携带一十五六岁女子迎住刘相公言道:“这位相公,请您听个小曲儿吧!”一言未了,这十五六岁小女子已跪拜在地,那老者也作揖不止,二人眼泪汪汪,刘相公看着甚是蹊跷,禁不住上前搀扶老者,又让那小女子快快起来,问道:“这是为何?这是为何?您二位为何这般模样?”老者言道:“不说也罢。”刘相公是个直性子又是个急脾气,他们越不说,刘相公越想知道缘由,老者最后执拗不过刘相公,只得说出了他们爷俩的遭遇。

    这爷俩本是山东梁山人氏,去年梁山大旱,颗粒无收,后来又闹起了瘟疫,村里人死的死、亡的亡,那小女子的父母和她的两个弟弟不出一个月也都离开了人世,只剩下了小女子和爷爷两个人,既然老天没收,还得想法活下去,呆在家里就等于等死,逃难去吧,可往哪儿逃呢?这个爷爷,想起了他的一个远房姪女,小孙女论起来应该叫其姑姑,前些年去直隶宣化府延庆州里做买卖,听说混得不错,死马儿当活马儿医,投奔这个亲戚,想她应该给口饭吃。

    一老一少,在路上,有人气儿富裕的地方卖卖唱,没人气不富裕的地方,乞讨度日,走有三个月,才来到延庆州城,到了延庆州城就有了希望,老人带着孙女挨门挨户的打听,打听了有一个月,人是打听到了,确实有个山东人在这里做买卖,可不知为何去年已经搬走了,不知了去向。

    老人一道儿挨饿忍饥,吞声忍气,本来被找到远房姪女,就能有口饭吃这一线希望支撑着,可是现在这一线希望没有了,身体,就像房子折了大柁,哗的一下子塌了下来,老爷子脑袋“嗡”的一声,眼冒金花晕倒在地,这十四五岁的孩子骤然没了依靠,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抱着爷爷啼哭,有那好心之人,帮助这女孩子把爷爷弄回店去,店掌柜帮助给找来了先生,先生把过脉后,告诉店家和孙女:“老爷子并无大碍,刚才只是因为这老爷子一路颠簸劳碌,本来身体已十分虚弱,又遭受沉重打击,一时急火攻心,才至晕倒,只要吃些下火之药,再调理些日子,病慢慢就会好的。”

    老爷子吃了先生开的驱寒下火之药,病慢慢有了好转,静养有月余,爷爷让孙女搀扶自己出去卖唱挣钱,谁知刚一下炕,两腿一软,坐在了地上,看来暂时还不能出去,只能在家静养,此时已欠下店钱,店家前来讨要,爷爷无奈,费尽好话,央告店主人宽限些时

    日,等到病好后,爷俩出去挣钱,一定不会坑了店家,一定会把店钱还上。

    又过了一个月,爷爷已能下地走动,这天,天气很好,爷儿俩走到大街中心的一个大饭馆子,诸座询问,哪位客人想听小曲,此时有一个满脸胳腮胡子的壮年汉子高声叫道:“卖唱的过来!”爷俩应声而至,爷爷看着胳腮胡子的旁边还坐着两位,一个鹰钩鼻子斗鸡眼,一个皮肤黄里透青像个大烟鬼,爷爷看这三位,一个也不像良善之辈,本不想应接这档子买卖,但转念又一想,自己本是卖唱的,回绝人家于理不通,只好硬着头皮过去,心里暗自思忖,“什么事情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