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知州要除刘元允元允儿子进京托人(第1/2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元允大儿子刚才和州衙门口的门丁说话,又和班房的衙役说话,和那个说话都得加着八份小心,紧怕话说错唠,不仅冒出了一头冷汗,手杵进怀里拿手绢子想擦擦汗,手刚杵进怀里,碰到了的银子,想道,“瞧我这记信,我拿银子干吗来了?不就是通关节来了吗?怎么我把这给忘了,怨不得人家说我不懂规矩哪?唉!我还是真不懂规矩啊!嗐!把我给急糊涂了!

    刘元允的大儿子刚扭回头走有两步,又扭回头去,“笑呵呵的”向守班房门的衙役走去,言道:“小的不懂规矩,让您生气。”顺手掏出了一块银子递给衙役,衙役言道:“进去吧!”

    刘元允的大儿子有了先前这经验,再不敢大意,又塞给了牢头一块银子,牢头唤来小牢子,把刘元允的大儿子带到刘元允的监房,开开了门锁,见到了他爹,刘元允的儿子抱主刘元允痛哭,言道:“爹!您这是怎么了?凭白无顾把咱们给圈起来了?”

    “这里不是细破葱的地方,你赶紧进京城去找你那叔丈,让他帮忙吧,然后刘元允又跟他儿子耳语了几句。小牢子叫道:“点儿到了!快着点儿!”

    刘元允的儿子,抹了把眼泪,又嘱托道:“您跟这里注意身体!”

    小牢子吼道:“走吧!走吧!走吧! 你爹还没死哪!像死了亲娘爹老子似的!瞅着真晦气!”

    刘元允的大儿子无奈的离开了班房,往临河走去,到了家里,娘和一大家子人围了上来,问刘元允的情况,刘元允的大儿子告诉了娘,他爹的真实情况,又言道:“我爹让我去进京城找我叔丈,说只有他才能帮咱迈过这道坎儿!”

    “既然是你爹让你这么办,你就照你爹的去办吧,我一个老娘们也帮不了你什么忙,你爹不在家,你也出去了,我只能操持好家务了,你去吧,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你就放心吧!”

    刘元允这个叔丈是谁哪?就是前任调走的那位延庆知州,那任知州跟刘元允莫逆,把他的姪女许配给了刘元允的大儿子,刘元允让儿子找的就是他。

    这位知州自从从延庆调走,顺风顺水,当了几年知府,又经八世礼亲王的举荐,到了吏部,到了吏部几年,一路升迁,现在已作到了吏部左侍郎,在吏部,只有吏部尚书,比他官职大了。

    由于事情紧急,这次出门,刘元允儿子再没有骑那头小毛驴,而是扣上了家里那头大黑骡子,给骡子扣上了褥套,拿了些银子,在家里扒了几嘴饭,在家里没打顿儿就上了大路。

    上午去的州里,连去再回来半天儿就过去了,在家里耽误了会儿,现时已过中午,刘元允的大儿子拿鞭子敲打着骡子的屁股,骡子迈着大步,踢踢踏踏向八达岭的方向奔去。

    过了八达岭,钻四十里关沟,钻出四十里关沟,到了南口城,天早已大黑,他没有住店,打着骡子往东继续走,往东迤迤逦逦又走了二十里,都快半夜了,来到了昌平,找店住店,在昌平店里囫囵了个觉,向南到沙河,穿过沙河,向南奔清河,过了清河,眨眼来到了德胜门,已过中午,打间吃饭。

    刘元允早年去过那原延庆知州现在的吏部左侍郎家里,他在班房里和他儿子耳语时已告诉了吏部左侍郎家的住址,在北京东四。

    刘元允大儿子骑着骡子到了东四,在东四的点心铺,买点心装匣子,到杂货铺买酒,到茶叶店买茶叶,一应俱全都买好了,找到他叔丈家,自报家门。

    甭瞧延庆州到北京城只有一百五

    六十里路,可这是大清国时的一百五六十里,没有汽车没有火车,只有人的两条腿和牲口的四条腿,就是这一百五六十里,也是让人发怵的路途。

    刘元允的大儿子还真没有来过他这个叔丈家,他自报了家门,自是叔丈家人看到了这侄女女婿像是从天上掉下来一样,热情非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