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年越来越近了,明天,就是小年儿腊月二十三了,二十三要祭灶,给灶王爷烧香上供。老话说得好:“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言。”
二十三还要吃糖瓜,吃糖瓜儿的目的不是为人,而是为神。是为了灶王爷上天。
糖瓜儿是甜的也是粘的,给灶王爷吃了糖瓜儿,一是,让灶王爷的嘴甜甜的,上天面见玉帝,总是说那些甜甜的话,二是,假如他不想说甜话,糖瓜儿会把他的嘴糊住。
旧时的中国,大门大户,迎门有个佛龛,佛龛里供着菩萨,小门小户,只供灶五爷,不供菩萨,把灶王爷供在了大门大户供菩萨的地方,但是,不管是大门大户,还是小门小户,灶王爷那家都供,只是供的位置,测重不同罢了。
灶王爷“像”是这样制做的,民间心灵手巧的人,把一块木板用刀子抠成了浅浮雕的灶王爷“像”,不过那像,像“手戳儿 ”一样,是反向的,“像”上刷上油彩,用一张“毛头纸 ”贴在油彩上,用刷子刷实,然后揭下来就成为了一张灶王爷像了。
到了年根儿,那专经营灶王爷“像”的人,一家一家走门串户问询:“请不请灶王爷?”请灶王爷的,按当时的行市,花一毛两毛,一文两文,或一块两块,请一张灶王爷“像”。
别的神灵,没有带夫人的,只有灶王爷,旁边端坐着灶王奶奶。
灶王,灶王,是管灶之王,灶是用来做饭的,谁家的饭都是由“女人”来做,当然由灶王奶奶管理做饭要比灶王爷管得要好。
这就是供别的神灵只供一人,只有供灶王爷,才带了灶王奶奶的道理。
小百姓没有别的奢望,只盼着天天别断“顿儿”,别断“顿儿”就寄托在了灶王爷身上,灶王爷就是家庭的主宰了。
人们企盼着灶王爷保佑自己一家人能得到温饱,过年了,贴上新灶王爷像,给灶王爷贴上新的对联,新对联上书写的语言,喷发出了每一家人的心声,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地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
为何写,上天言好事哪?据说,灶王爷,腊月二十三这天,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去汇报工作,民间有这么一句话。“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说,赖话少言。”意谓只报喜不报忧,或把缺点隐瞒起来。
过年时,大门、二门,各个“屋门”贴的对联“言词”都可以更新,唯有贴在灶王爷旁边的对联年复一年,千家万户,千篇一律,永远是这三句话。
永兴和粮栈不是住家儿而是买卖,自然要供财神爷,做买卖的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给财神爷烧香上供,求财神爷保佑自己生意兴隆,财源滚滚。
腊月二十三,虽不是初一、十五,但是,是小年儿,永兴和粮栈,小刘二先生,早早起来给财神爷烧香、上供。
什么买卖都有淡季和旺季。过年了,甭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改善一下伙食,那么开杂货铺的,开酒坊的,开肉杠的在春节期间都要挣一笔好钱,而像永兴和粮栈这样的买卖,本是大进大出的买卖,该进的粮食早已进足了,往那里消售,业务还没有打开,大都无事可做。
小刘二先生和瞿老爷子一商量,今天是小年儿,让厨师傅给多弄几个菜,甭管是伙计和东家坐在一块儿吃上一顿,从明儿起就放假吧。
永兴和粮栈四个伙计,过年留下两个值班,小小刘二先生和瞿家老二,过年期间,轮流在柜上盯着,分配完了,其它人就回家过年了。
虽然永兴和粮栈没挣钱,过年了,应了人家的工钱,该给人家多少,甭管是为多大难,还是给了人家。
伙计们和请的掌柜发了工钱都回家过年去了。
瞿老爷子家住永宁,天天回家,可小刘二先生,买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