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詹天佑修京张铁路靳大爷当工人(第2/4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建厂时厂名叫“京张制造厂”,随着铁路的完工,工厂的职能,由原来的维修铺路设备,供应铺路材料而转化成维修机车,制造客车车厢,和生产火车零件,而在1910年改名为南口机车厂,于1916年又改成南口机厂。

    南口工厂在二、三十年代按工种分成许多“房”,有铆炉房、机器房、翻砂房、打铁房、机车房、木工房等,所谓“房”就相当于解放后所说的“车间”。

    南口工厂在建厂之初只有三百多人,到1949年发展到了六、七百人,后来到了二千多人,到了七十年代,引进了日本和德国生产轴承的两条生产线,工厂人数曾达到过七千多人。

    南口工厂的故事讲到这里,翻回头咱们再说赵掌柜的大舅哥,赵掌柜大舅哥的年轻时,正赶上詹天佑修京张铁路,南口工厂初建招工的时候。

    赵掌柜大舅哥住在南桃花村,离南口八里,说八里,那指的是老南口,离新建的南口工厂只有七里,走着不用慌忙一个小时就能到了,自然南桃花村就变成了南口工厂招工的范畴。

    提起南桃花村,就让人们想起了它所处的位置,异常蹊跷,自古至今人们选择居所的位置都在高处,可南桃花村的先民们却选择了一个低处,一个沟槽的地方。有个童谣是这样说的:

    南桃花两头翘,

    村中有个老爷庙。

    老爷庙有棵大槐树,

    大槐树高又高,

    发水苲草挂树梢。

    老爷庙,是南桃花村的村中心,也是全村最低的地方,一发大水,全村的水都要往这里流。

    南桃花村,从东边来,看不到村子,从西边来,看不到村子,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看到村子,为什么呢?这个南桃花村所在的位置像个两头翘的“元宝 ”,这个两头翘的元宝地形,是这样形成的,南桃花村北边是军都山,万千年从西北吹来的黄土,散落在村子西边,形成了黄土高地,万千年从东北山沟里冲出来的砂石淤积在村子东边,筑起了高高的河滩,在两种地形的交会处,由于两种自然力都力所不能及,遗留下了一个很深的沟槽,到了雨季,由于这里地势低,东边的水往这里流,西边的水往这里流,尤其是那北山的水,腐殖质沤黑了山上地面的浮土,雨水把这浮土冲了下来,每年都有一铜钱厚的淤泥从山上冲下来覆盖在这里,常年累月,累月常年,这道沟槽慢慢升高了起来,形成了一个一千多亩的小平原,早期来这里的先民就是看中了这片肥沃的土地,在这里居住了下来,在这片肥沃土地的中间有个大坟地,大坟地的祖坟前有石碑、石供桌、还有柏树,据碑文记载,墓主人甭管大官小官是做过官的,这个做过官的人就是从洪洞县迁来的谷姓人家的祖宗。

    坟地是谷姓人家的,可四外的土地却是陈姓人家的,陈姓人自称是旗人,明朝移“山西洪洞人”开垦了这片土地,到了清朝,满人率八旗兵丁入关,为了犒赏这些征战有功的战士,放纵他们去圈占土地,因为普天之下皆为王土,普天之下的土地都是战领者的,旗人骑着马拿着小旗相中了哪块地,在哪块地四周插上小旗儿,那块地就是人家的了。谷姓人家从此失去了土地,失去了土地的人们为了活命,只能再找新的荒地开垦,北边是大山,东西都有村庄,他们只有往南发展,原来那肥沃的土地再也没有了,有的只是大沙滩,他们搬走了大石头,运走了小石头,手磨破了裹上布条子,脚磨出了泡,用葛针扎了放放血,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窝窝头,没过多少年,在村南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又开出了一千多亩薄砂地。

    南桃花村的土地,最远可到村南八里地的白房子和丈头村西,临解放时土地有三千多亩,一千口人,村中有两大姓,一为姓谷,一为姓陈,谷姓人,自称祖宗是山西洪洞县迁来的,陈姓人,自称祖宗是随皇上入关的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