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五(第1/3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往事如烟,多少年后,我总怀念那个高大的王八驼石碑,想再看看那王八的嘴,想看看那碑上写的是什么文字。我多次打听,来往于镇上的那个村,村里的人,可让人失望的是,村里人说:“王八驼石碑早没有了!”我又问:“那个王爷坟宝顶下边的洞哪?”村里人又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把它拆了,大条石破成了“半石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拉倒了的那王八驼石碑和王八,也都破成了半石,生产队拿去磊猪圈了。”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生产队的一个事情,那是一九六七年吧,生产队长早上派活儿,说要拆我们生产队一块地里的一个坟,那个坟我见过,在一块儿地的正中央,直径有一丈多,高有一丈多,四周用石头垒砌包裹着。坟所在的地名叫袁家坟,追根究底,地名的由来可能就是由于地中心这个坟头儿而叫的,那么,地中这个坟头儿,就应该是袁家的坟了。坟拆了两天,马车拉回来几车大青砖,那砖像城墙砖那么大,还拉回来两块小石碑,我掸掉石碑上的土,趴在石碑上前后左右仔细看,认出了那是大明洪熙年的,那是个夫妻合葬墓的两块墓志铭。

    那是春天,拉回来的大青砖立马磊了生产队的驴棚和库房,那两块墓志铭做了草棚的台阶石。又过了十几年,生产队解散了,生产队的驴棚和库房分给了个人,人们把驴棚和库房拆了在原地盖起了新房,大青砖和墓志铭当做垃圾填了大坑。

    以往,举手投足轻而益举就能触摸和嗅得的浓烈的历史幽香,现而今如不是知根知底带着放大镜去寻找,恐怕很难找得到了!

    人老了,爱怀念往事,在那个有王八驼石碑的这个村子收了半个多月秋,我们这三十多个小孩子还真的把这个村子的庄稼收完了,我们在这里和村儿里的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什么也不想,一点烦恼也没有,我还真怀念那一段儿生活。

    更怀念他们村食堂吃的,小米干饭、豆面汤、豆馅团子,为何怀念哪?因为我们村食堂吃的比他们食堂吃的可差远了。

    各村的食堂都是一九五八年成立人民公社以后建的,原来的农村妇女基本上是不下地干活的,至少每个家庭,家里要留个做饭的,为了挖掘所有的劳动力都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有的地区发明了农村办食堂。随后全国农村都办起了食堂。

    我们村的食堂我记得是一九五八年快到秋天开始办的。干部说:“吃了食堂,一个礼拜不吃重样饭。”

    开始吃的挺不错,印象最深的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中午那顿饭,食堂宰了一个猪,请了村里有名的厨子做了菜,五、六个人一桌,一桌菜满满的,可惜那天我有病了,妈妈向我宣传了半天食堂有如何多如何多好吃的,但我并未心动,我很不想去食堂,但我妈强拉硬拽,把我还是拽到了食堂,因为那样的菜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到!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去是个莫大的损失。

    在吃食堂的时候,这村的人可以到哪个村子去吃饭,哪个村子的人也可以到这个村子吃饭。

    我家住南桃花村,要到北桃花村念书。因为我是我们学校足球队员,每天早上六点半就要到学校,去锻炼,去踢球。冬日里,这个时间天还是黑黑的,哪个食堂也不那么早开饭,为了早上上课前能有时间去踢球,我不在我们村食堂吃饭,而是去北桃花村食堂吃饭,我每天早早的来到了北桃花的食堂,北桃花的食堂里蒸气腾腾,笼屉里蒸着白薯,大锅里熬着小米粥,白薯出了锅,我拿上块儿白薯,喝碗小米粥就到学校去踢球。北桃花村离学校近,出了食堂门就是学校门,到北桃花食堂吃饭省去了走两个村子这段路的时间,省去了排队打饭的时间。

    哥哥、姐姐从一九五六年就去了花塔念书,那时,他们五年级,一九五八年开学,她们上了初中,上了初中后就住校了,住校就吃食堂了,食堂从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