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八章骤然变色(第1/3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乱石坡的哪个丫头,自从父亲死后,心中没了牵挂,想起了嫁人,她明里暗里的向人表白,要嫁人,可这时的她,已不比十年前,她哪不同寻常的臭名声早已臭遍了世界!谁还敢沾她的边啊?也有胆儿大的两个女人,先后给她提了两个比乱石坡更深的大山里边死了媳妇的两个光棍,可那两个光棍一听说是她,撇撇嘴,啐了口吐沫,扬长而去了。

    这次,吹糖人做的那个小子的养父,托人到乱石坡又来说这个丫头,这丫头问询说给何人,托的人一说是福兴庄那个搞了破鞋用两张洋灰袋子纸糊弄人的人,这丫头,脑袋嗡的一下子就发了大,心里想道,这样不是东西的人,怎敢跟他过日子呀?媒人看她踌躇,言道:“这小子也就是由于他哪烂根子和他哪坏名声,耽误了娶媳妇,要不介,也论不到托我跑到十五里路到大山沟里说媒,姑娘你也是个奔三十的人啦!人家不挑咱就得啦!你就别挑啦!”

    这姑娘想,也是,人家名声不好,自己的名声也不咋的,连那死了媳妇的老山沟的光棍汉,都嫌自己肮脏!自己还有挑的份吗?只要人家不挑自己他是站着尿尿的老爷们就行啦。于是,这姑娘把家里自己穿的戴的,归置了归置,打了一个小包袱,就跟介绍人蔫不济的来到了福兴庄和吹糖人做的那个小子钻了一个被窝子。

    乱石坡的那个丫头,蔫不济的来到了福兴庄。福兴庄也有一个丫头,蔫不济的在福兴庄消失了。

    这个丫头,一九四九年生人,长得花枝儿似的,眼看二十多了,有好多人来给她说对象,丫头相了几个都没相中。这丫头是西山根儿姥姥家,丫头的妈妈住家,碰到了一个发小,也来住家,免不了问询各自的家庭儿女,福兴庄来的女人说:“有一个闺女年过二十了,该找对象了,就是没有合适的,你们哪儿如有合适的小伙儿,给我们丫头介绍一个。”哪个女人听说之后言道:“好吧,我给你踅摸着,有了我就告诉你。”

    那女人给的地方,是离山二十几里的平乡,叫“百泉屯”这个村子,顾名思义,泉眼多,低洼之处,到处冒水,水多,人们开出大片大片的稻田,这村子,解放前有过大财主,出过当大官的,解放时,大财主和大官们都跑台湾和外国去了,还剩点儿蜡碴子小财主,给定成了地主。

    这女人,一不是名门望族,二不是大家闺秀,给百泉屯的主儿,不是地主,也不是贫农,是个中农,她有一个大姑子姐姐,解放前扒高枝儿,给了当村儿一个小财主,土改时定成了地主。地主家一九四六年生了个小子,这年也二十五六了,小伙子继承了父母的基因,长得一表人才,按常规,早就该结婚娶媳妇了,就是因为家庭出身是地主,媳妇提一个吹一个。这小子的舅妈住娘家,碰到发小的也住娘家,托她给她闺女说对象,她就想了自己大姑姐的儿子,一九四六年生人,哪丫头,一九四九年生人,小子比丫头大三岁,年龄相当,丫头俊俏,小子漂亮,真是天生的一对儿,地造的一双。这女人遂想把他(她)两个拉钩到一块儿。

    女人想到这儿,又回到了娘家,告诉哪个女人的娘家人,去找他们家的姑奶奶,姑奶奶找来了,和她约定了时间,到百泉屯村去相亲。

    这个女人回到家里,告诉女儿,给她说了个对象,对象,是平乡里的百泉屯,百泉屯离福兴庄二十余里,盛产水稻,日值高,全县闻名,一天能挣一块多钱,生产队分社员的口粮不是水稻就是小麦,糙粮很少,如嫁给那里,整天介吃大米白面,这辈子也算没白来,姑娘怀着美好的憧憬随妈妈来到了百泉屯。

    同村娘家的女人,看着发小的闺女,花儿似的脸蛋,枝儿一样的身躯,亲爱的像宝贝蛋似的,问寒问暖,烧水做饭,水罢饭罢,转入正题,言道:“我去找我外甥,你们见见面,聊一聊。”姑娘的妈妈点点头。

    一会儿,小伙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