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一章姥姥(第1/4页)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姥姥的一生是凄苦的一生,凄苦不但伴随了她的青年、中年,而且伴随了她的老年,直到死前的那一刻。

    一九七三年,姥姥已经八十五了,可她还能背着篓子搂树叶子、搂草,背到家里烧火、做饭。

    姥姥的身世前面书中已经说过,,自从孟庄子康二先生家嫁到老刘家,好日子没过几年,后来,就从来没得过好儿。

    先是公公和小叔子做买卖赔了钱,然后是债主子年年到家逼债,债还不成,老头子被掐监入狱,后来倾家荡产还债,家倾了、产荡了,无法生活,无奈把自己心尖子宝贝疙瘩的两个闺女一个卖给了哑吧当填房,一个卖给了比自己还大九岁的老头子去做小。

    用卖闺女的钱赎回了二十亩地,地赎回来了,老头子过世了,自己又守寡挽髻拉扯年幼之子,年幼之子拉扯到了十八岁,十八岁的儿子为了支援抗日战争给八路军送公粮,双脚杵进了冰窟窿里,把十个脚指头冻掉了,自己精心把意伺候儿子十个月,算是把儿子命保住了。

    要儿子为了干吗?一是养儿防老,二是传宗接代,姥姥托人弄纤儿,瞒天过海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到了一九四八年,这里解放了,土改时,因姥姥家有二十亩地,给姥姥家划了个上中农。

    又过了几年,土地入了社,入了社,每个家庭,都是靠劳动吃饭,好劳动力一天能挣十个工分,而舅舅一天只挣八个工分,挣的工分少,家庭的生活水准低,舅妈经常报怨说:“谁不愿意嫁个好劳力啊!”

    舅妈嫁给舅舅时刚刚十五(虚岁),还不十分懂事,如果真懂事了,也不会嫁给一个残疾人了。舅妈嫁给舅舅时正值三年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连吃败仗,到处抓兵,抓兵抓得路旷人稀,男人白天不敢在家呆着,媒人婆子跟舅妈家人说:“嫁给残疾人好,抓兵不要他,虽然残疾,但能踏踏实实跟家过日子,总比当兵打仗死在外边自己姑娘守寡强。”

    舅妈家人觉得这派话有理,遂把这派话又灌输给了舅妈,后来的情况是不管舅妈乐意不乐意,把舅妈就杵憋给了舅舅。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后来的情况是这样,舅妈的心里是一派怨气。

    这个怨气时不时变成一股怒气泼在姥姥身上,“看你干的好事!两个闺女一个嫁给了哑吧!一个嫁给了比你闺女大三十八岁的老头子!而把卖你闺女的钱赎回了二十亩地,就是因为这二十亩破地,把你们家定成了上中农,如果不赎回这二十亩破地,咱们家应该是雇农!再说了,要不是有这二十亩破地,我能到你们家受这样的罪吗?当初我爹就是因为你们家衬这二十亩破地,把我十五岁好穴歹穴杵穴给了你们家!”

    舅妈越想越着气,就是因为这二十亩地,背兴的事都让自己轮到了,而好事一点儿也轮不到自己,人家成分好的,孩子当工人走了,上大学走了,而自己的孩子窝在家里“这不都是你赎回那二十亩地的错吗?”

    舅妈说的一点儿没有错,每逢此时,姥姥无言以对,只能默默的承受着。

    姥姥真的做错了什么吗?我想,我姥姥一点儿没有错,这举家过日子,谁不想往好里过,谁想往背兴了过呢?当初姥姥卖闺女赎地也是无奈之举,这也是负责任的家长在那个时代应该做的事情,后来的情况怎么样,甭说他是大字不识的小脚女人,就是那些识文段字的大男人谁能预料得了哪!

    姥姥这一辈子受苦受累,除了自己左右不了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自己得儿子晚了,姥姥自进刘家门生了几个孩子,活下的有两个闺女加上前妻撂下的一个闺女有三个闺女,直到四十岁才得了个儿子,而舅妈和姥姥一样,到老刘家先生了几个孩子,生的丫头小子都有,生的小子都死了,生的三个丫头都活了。

    姥姥是四十岁有的小子,而舅妈也是到了四十岁才有了个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