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984年8月初,海宁到新建立的土岭县第四中学报到了。
这是一所专门招收农村学生的普通高中。是在原土岭师范学校的旧址上建立的,位置在大二号村西北,就是土岭人习惯上叫做大二号师范的地方。
草创初期的四中,校园极其简陋。
校园四周,连个完整的围墙和校门都没有,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随意的进出校园。
当时的校舍,仅有一幢十四间的工字型瓦房做为教师的办公室,三栋各十二间的土瓦房的学生教室,两栋各十二间的砖平房的学生宿舍,三间为一个单元的南北各一大通铺,房间的杨木樑柁有的已经出现了断裂的痕迹,早已在下面支上了柱脚。一栋九间的土平房的教师宿舍和仓库,外加一栋要倒掉的十几间的校办农场的土房子。
学生和老师的厕所,都是师生自己动手打的露天的“干打垒”,里面挖上坑,上面用原木钉了个木头架子,和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的大多数农村的中小学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
站在老师宿舍向南望去,则又有七八栋“干打垒”的原来的教工的家属房,再向远处望去,则是像长了秃疮一样的,用当地土话说的“碱巴腊”的草原,也就是土岭人说的王八盖甸子的东北部的一部分,一眼望去,满目荒凉。
为了不浪费现有的zy县里因陋就简,才在离县城近二十华里的这个地方,建立了新的土岭四中,把原来的四中,变成了土岭县职业高中,即今天的土岭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家住镇内的通勤教师,乘坐的则是县里从省牧养场借来的用于草原防疫的专用车,车头的前面还保留着用汉语拼音缩写的“牧羊”两个字的字头,为此,部分老师,曾自嘲为“牧羊人”。
车经过改造,安上了硬板的,上面包了简易的人造革的坐位,与后来的豪华通勤车可谓天壤之别。
年青人是不甘寂寞的,刚毕业的年青教师,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学校的周边环境,编了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学校的全貌:大二号,大二号,远瞅像荒村,近看似坐庙,糊涂僧,糊涂庙。
当时,除了在原教工家属房居住的几名教工外,所有新调入和刚分配到这里的毕业生们和刚招收的高一新生,整个学校只要在学校住宿的,无论男女,清一色的住着单身宿舍,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比喻。
学校的位置,在当年交通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很是不便。
师生除了看书学习外,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和场所,也未有体育器材,只有个别住宿的教师,从家里带来了小巧灵便的收音机,在下班后收听了解一下国内外新闻,以打发寂寞的时光。但,凭心而论,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生活学习条件,师生远离尘世的喧嚣,能够静下心来苦读,这种炼狱般的生活,对每位师生而言,不失为一次砺炼!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的话,很适合办学。
尽管条件艰苦简陋,但,哪里有年青人,哪里就有笑声,哪里就有快乐。
工作之余的年青人,时常在晚上下班后,说笑着,骑着自行车,或单行,或两人一台,一路说笑着,来到了县电影院。
电影散场了,已是晚上近8点了,出来散心的年青教师们,找家小饭店,喝完酒,回到学校时,已近晚上10点了。
年青人的举动,让住宿的老教师们羡慕不已,会说话的便说着“还是年青人有朝气”,“年青就是资本”;不太会会话的老教师,则不无揶揄地说“还是没成家好啊!俗话说:光棍好,光棍好,一人吃了全家饱”,语气中透出羡慕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嫉妒。
学校远离城镇,白天又要正常上班,这样,年青人根本没有和城里其它单位的单身女性接触的机会,年青教师谈恋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许多人的内心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