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天工开物(第2/3页)  明末江山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对其升迁也顺理成章。现在从从五品升正五品也算是正常任用,况且我现在也没有太多的钱去支持他的研究。想了想之后我发文去吏部,调亳州知州宋应星为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我也一直想改善现有的兵器、*等,宋应星正好能够帮我处理这些事,只是暂时也只能留在研究方面了。《天工开物》的样本应该在工部,想了想我让人找来了工部尚书刘宗周,此人也是东林党人。

    他来之后我对他说道:“刘爱卿今日传你前来是为亳州知州宋应星刊行《天工开物》之事,不知道爱卿有何看法”。他说道:“回皇上,臣过看其样本,里面确实有些可行,只是杂学贱业过多,臣还要审视一番”。我也懒得理他就对他说道:“将样本送来给朕,另外朕已经发文吏部调宋应星为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他来后专门负责研发兵器*这事,你务必全力配合”。他说道:“皇上只是工部营缮清吏司郎中现在由贺清瑜贺大人担任,这…一个地方知州恐不知道工部之事”。我说道:“让贺清瑜去其他司任职吧,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你照做就是了”,他想了想说道:“臣知道了”。

    什么杂学贱业也就是现在的读书人自是清高罢了,看今日刘宗周的态度,恐怕宋应星想要顺利在工部也没那么容易,到时恐怕还得做一番安排。没过一会儿执事太监前来通报说温体仁求见,我想了想见见也无妨。他来行礼后我问他到:“温爱卿有何事吗”,他说道:“臣今日是来向皇上呈递辞呈的”,说着就拿出折子递给內侍。我想到他今年也已经六十五岁了,此事就顺水推舟了吧,而且昨日皇嫂说道温体仁已经不管事了。

    温体仁此时递交辞呈也是考虑了很久,这大半年以来皇帝已经做什么事都不通过他了,他虽然不知道什么地方引起皇帝不满,但他已经知道在皇帝面前失宠。特别是皇帝此番离京数月,走之前竟然什么都没有对他做交代,按理说太子年幼理应由他辅佐处理政事。在加上他如今年纪也大了,想了很久知道此事隐退怕是最好办法,如果后面什么事引起皇帝不满恐怕会晚节不保。

    我对他说道:“温爱卿为大明操劳多年,如今急流勇退朕也就不做挽留,是应该颐养天年了”。他想了想说道:“多谢皇上成全,老臣告退”。他离开之后我想到现在首辅的位置已经空下来了,现在内阁的成员还有张致发、钱士升和孙承宗,如此我就知道此事该怎么处理了。之后我又叫来曹化淳,他来之后我问他到:“制酒事务都还顺利吧”,他说道:“皇上,比较顺利,两个月前苏州的酒坊已经投入使用,确实极大的节约了成本,另外当地一些善贾想代理仙人醉的售卖”。

    我对他说道:“销售之事就按现在的方法进行就行,其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牢牢的抓在手中,不可轻视,等朕哪下安排好时间,会亲自去往苏州视察”。他点点头说道:“臣知道了,会照皇上的吩咐办理”,我说道:“此事爱卿的功劳极大,朕会记着后面会有封赏”,他说道:“这是臣应尽的职责,当不得皇上封赏”。我说道:“此番陕西剿灭乱军,仙人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解决了战后的钱粮问题,粮食之事也不可怠慢,要定数运回京中”。

    第二日早朝之上,王承恩宣布了温体仁致仕之事,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原来温体仁深得皇帝信任,只是近来很多朝臣也看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他们更加关心的是之后首辅的人选,正常的程序是采取廷推,很多有资格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了。张致发站出来说道:“皇上此番亲自坐镇川陕,剿灭李自成乱军,皇上文韬武略其功可比太祖、成祖”,很多朝臣对其附和着为我歌功颂德。

    看着差不多了,我宣布了由孙承宗接任中极殿大学士。这是昨天在温体仁上辞呈之后我想到的,孙承宗劳苦功高让他做内阁首辅是应该的,也是现在的局面下比较合适的,一方面我对张致发和钱士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