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汉朝的驱蚊器(第1/2页)  皇陵守墓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按说,这个县城算是够偏僻的了,但它毕竟有电c高楼,并且还有很多游客来玩,但那个村却真称得上是与世隔绝。

    你们也许想象不到,在那个村子里,有几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甚至觉得现在还是有皇帝的年代。

    村里的人,世代以渔猎为生,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都比较好,山里有各种猎物,而附近的山泉c溪水中,鱼又多又大。所以当地人,仅靠这些,就完全自给自足,几乎没人外出务工,只是每隔几个月,会去趟几十里之外的一个集市上,买些日常用品。

    那我们在这里遇到了什么怪事呢?

    我们到那个山村后,先挨家拜访,说我们收购从古墓里扒出来的物件,有的话,就卖给我们,我们会高价收购,当然也可以用金银支付——在一些偏僻的村庄中,他们对纸币好像不太感冒,但金银首饰,甚至金锭之类的,却很容易打动他们。

    并且,他们对金银的鉴定能力,有时也超乎我们的现象,比如,他们有专门用来称金银的小秤,还有用来检验金银成色的小锉等,后来,我们请教了相关专家后才知道——这种能鉴定金银的人,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几乎每个村都有,算是一辈辈传下来的技能,村里只要有金银交割的事情,都会请这些能人来鉴定成色。

    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用金银作为货币很普遍,是日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懂这种技能的人,只是到了清末以后,纸币逐渐流行,这种技能用不着了,会这种技能的人也就少了,但在闭塞的农村中,懂这种技能的人,还是有的。

    因此我们在封闭的农村中,用金银交换文物时,绝不会在金银的成色上弄虚作假,这样建立良好口碑后,会不断有人给我们提供珍贵的文物。这是我们重要的经验。

    所以,当到那个村每户拜访时,我们都会拿出金锭,金佛像,和其他一些金银首饰给他们看,每到那时,村民原来不以为然c爱理不理的眼神,就会立即变得不一样了。

    随后,我们便会在那个村子住下来,并告诉村民,只要他们想买他们手中的文物,可以在任何时间,随时来找我们,我们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基于经验——手中有文物的村民,面对两个陌生卖家,是很难立即做决定的,他们需要时间掂量一下。

    我还记得,那是到村里第四天的深夜,外面下着大雨,我和老王,还有向导三个人,躺在屋内的土炕上,辗转难眠。

    因为那正好是夏天,虽然山中的夏夜一点也不炎热,尤其是到了午夜时分,还有丝丝寒意,需要盖上薄被,但蚊子却非常多,带去的蚊香一点用都没有,虽然撑起了蚊帐,但仍有很多蚊子钻了进去,山中的蚊子又大又狠,叮一口就会起个大包,钻心的痒,而且叫声也很大,让人心烦意乱,尤其是一到雨天,比平时又多了很多。

    一直过了午夜时分,我们才迷迷糊糊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忽然,被几声重重的敲门声惊醒,我们三个连忙坐起来,并点上油灯。

    当打开门时,一个穿着斗笠和蓑衣的人闪身进来,我们惊奇的发现,进来的人竟是个老头,看起来有七十多岁,长得很普通,属于那种留不下任何印象的人,他怀里还抱着一个什么东西。

    还没等我们说话,就听那老头就叽里呱啦地说了起来,因为是当地的方言,我和老王一句话都没听懂,幸好有旁边的向导帮我们翻译,我们才了解老头说的是什么。

    那老头说,他带来了一个东西,想买个我们,并说他带来的东西非常特别,也很贵重,要换我们那个金佛像,说了一阵后,才小心翼翼地把怀里那个东西放到了桌上。但那东西外面裹着一层厚厚的布,看不出是什么。

    在昏暗的油灯下,老头慢慢地把布一层层解开,但里面的东西露出了后,我们才发现是一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