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6章 最怪异的蚕(第1/2页)  皇陵守墓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后来,这些养蚕的技术被辑录成一本书,名字就叫《养蚕方技》,成书大概是中国的唐代,并且是用汉字写成,现在这本书还完好的保存着,是日本国宝级文物之一。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很多关于养蚕的相关知识,其中就提到了一种很奇怪的蚕,叫做 ‘洞蚕’。

    这种洞蚕吐出来的蚕丝品质极好,据说可以保存千年而依然能光鲜亮丽,这种蚕丝制成的丝绸,触感如少女柔嫩细腻的肌肤,男人贴身穿上后,会觉得心摇神荡,如和美女相拥而眠,并且冬暖夏凉,舒适无比。当然,这种丝绸也极为昂贵,一件这种丝绸制成的内衣,可以价值连城。

    除了蚕丝的品质卓绝外,这种洞蚕吐丝速度快c数量多,算是蚕中的极品。

    此外,书中还提到这种洞蚕消化叶子的速度非常惊人——当它吞食叶子后,可以看到叶子在它体内瞬间变红,然后又几乎能瞬间变成和蚕同样的颜色——这种现象,和那个蓝色的液滴是不是很像?还有,这种蚕的生活特性也很特别。

    一般的蚕都可以放在竹筐内人工饲养,但这种蚕却是 ‘野蚕’,只能生活在深山中的洞穴里。并且这种洞穴的洞口必须极小,顶多有碗口大小,因此,为了采集蚕丝,必须用一种身体很小的猴子,这种猴子只有婴儿般大小,要经过长久的驯化,才能成功把蚕丝从洞内取出来。

    但猴子再经过怎么训练,毕竟不如人,它们在采集这种蚕丝时,会对蚕丝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不能把洞内所有的蚕丝都采集出来,而且,在驯化这种猴子时,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日本的弥生时代,一些人专门高价寻找侏儒,让其进洞采集这种蚕丝,以至于使当时身材越矮小的侏儒,其身价就越高。

    书中还提到了这种洞蚕另外一个神奇的特性。只要这种洞蚕一爬出洞来,不出一个时辰,必定会风雨大作——即使前一个时辰还风和日丽,晴空万里;除了这些之外,书中还记载说,这种洞蚕样子很特别,在外形上,和一般的蚕毫无相似之处,但至于这种蚕究竟是什么样子,书中却无一字提及,之所以这样,有的研究者觉得这还是为了保密。”

    王同听完王教授的这番讲述后,却连连摇头:“如果真像您所讲的那样,即使那些液滴是您说的洞蚕,但这也只能证明,那些洞蚕可以预测是否下雨,而不能说明它们能调动大雨,关于如何调动风雨的谜团,我们仍未能解开。”

    听完王同的话,我c张大军c胡梦c秦晴都连连点头,觉得王同的这种推测,完全符合逻辑。但只有王教授和郑旭没表示赞同,这让我们感到有点意外,按说,王教授和郑旭是我们几个人中,逻辑推理能力最强的,尤其是郑旭,其分析复杂线索的能力,更令我们望尘莫及,但对于王同这种合情合理的推测,他们为何好像不太赞同呢?

    “王同说的也很有道理,但大家可能忽视了一点”,郑旭语气依旧很平静,但不知为什么,她只要一说话,就好像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我们所有的注意力,瞬间就被吸引过去了。“就是在雨滴落下来前,那些蓝色的液滴发出一种细微的叫声,那种声音很微弱,和蜜蜂的嗡嗡声差不多,不仔细听,根本发现不了,但我却注意到了。

    我还发现,随着那种嗡嗡声,那团乌云才迅速地移动到我们头顶,而当那种嗡嗡声嘎然而止时,雨滴就砸了下来,也就是说,那种嗡嗡声和下雨之间,有某种时间上的巧合。我当时忽然有种奇怪的联想——仿佛觉得那些蓝色的液滴,好像是由巫师化身而成,而那种嗡嗡声,就是巫师用来调动风雨的咒语。”

    作为深受西方教育影响的王同,好像对郑旭这种推测很不以为然,他微笑着对郑旭说:“你可是刑侦专家,你说的这些,好像都是主观推测,还不能做证据吧?”

    郑旭也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