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02章 为六斗米折腰(第2/3页)  混迹在新明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市无价,愿意卖田的人比较少,是以每亩常能卖出十五两的高价。萧山县也差不多,由于接壤杭州府境c距府城兼浙江省城的钱塘县又很近,导致物价普遍偏高。

    当务之急是要赚钱!

    说起来,他对明朝的历史只能说是比较了解,但绝不是这方面的砖家。

    以往看穿越小说的时候,偶尔也会发梦般的想象,如果去到古代,一定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发家致富但当这一刻,梦想成真后,张彦又感到十分茫然了。

    怎么发家,怎么致富?

    这是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发明现代化商品,利用核心技术进行垄断?

    问题是,这年代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了,不该出现的东西也暂时做不出来。他所具备的那些理论知识,许多都要依赖工业化的发展,才能制作成功更何况,没有资料可供参考,又不能连通网络,发明创造谈何容易?

    缺少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单凭一颗大脑能发明什么?

    容易点的,倒也不是没有,比如捡肥咳,制作手工肥皂!程序简单易操作,用料无非也就那么几样,怎么都忘不了对了,植物油和水的比例是多少来着?

    不提还真忘了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丝顾虑,莫名其妙的就穿越了。这换了谁来,都不可能做好准备吧?

    张彦欲哭无泪,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眼高手低是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会犯的毛病,包括自己也一样。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靠!劳资的金手指呢?

    罢了罢了,拥有超前几百年的见识,总是能比古人更具有领先优势的他如是安慰着自己。

    当前,倒是还有另外一条出路,并且堪称是这年代的通天大道——科举!自唐宋以来,科举制度得到了空前蓬勃的发展,如今已然趋至鼎盛。

    原本的明朝历史上,科举取士就备受朝廷重视,也只在明初时,被朱元璋下令罢停过几科而已。

    本朝更是少了永乐大帝来插一杠子,让朱允炆这一介书生当国三十六年,他这一脉得以传承下来,使得士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与之相关联的科举制度,所受重视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士农工商,大抵如此。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可不光是嘴上说说而已。

    当下,只要考中秀才c成功跻身士人阶层,便可享受减免赋役特权,此外见官免跪也是成例。

    秀才是个通俗的说法,官称生员,大体可分三等,分别为廪生c增生c附生。其中廪生又区别于后两者,每月可领六斗廪粮,这是朝廷给予优秀人才的额外补贴

    人常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但在大明永和七年秋,九月初八这一天,绍兴府萧山县里,一个名为张彦的少年郎决定要为六斗米折腰了!

    屈辱吗?

    或许有点儿,但这就是现实,残酷的现实!

    什么,有人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扯淡!身为穿越者一旦饿死,那将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万世之人唾弃!所以在张彦看来,明显饿死事情更大,至于节操那玩意儿能当饭吃吗?

    扯远了,事情还没那么严重。

    廪生非但不会被人看轻,相反还比普通生员更有地位,因此每个县里的名额更是紧缺。可以说,秀才们是争着抢着要成为廪生的。

    当然现在说这个还为时过早,秀才并不好考,其金贵程度,远甚于后世的北大清华本科高材生,有门槛也是必然的。

    要想成为秀才,首先得过三关:县试c府试c院试。

    这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后世人大都认为明清秀才难考,常将他们类比于考取大学本科。甚至有人认为,其难度,可能相当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