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60章 知德宗的友谊(第1/2页)  凡人往生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白浩细看此物,顿时想起了那只顽猴所献那些金液,若是将一滴金液在一壶水中泡开,怕是也有类似效果吧。

    白浩奇道:“广德先生,请恕我愚钝,刚才阁下讲到隐门万世长存,难道世间真有长生之法?”

    玉广德并不作答,只微微一笑:“小友不妨先猜猜,在下如今年龄几何?”

    白浩接连猜了几个数字,从35岁一直大胆猜到65岁,见玉广德一直笑而不语,只好表示放弃。

    玉广德揭开谜底:“我出生在辛酉年,按世俗界历法,是明代永历三十五年,也是清康熙二十年。按如今通用的公历纪元,就是1681年。”

    “310岁!天啦,广德先生,你看上去明明只有30多岁……”白浩目瞪口呆,彻底震惊了。

    玉广德大笑起来:“很奇怪吗?小友看上去不也只有十七八岁么?”

    白浩闻言眉头微皱,当下心里大惊,瞬间又赶紧加以掩饰。难道眼前这位高人已发现他身上秘密?这样一位奇人若要对他不利,那么今日他恐怕是人家脚下蝼蚁一只,无论如何也逃不过灭玉广德不敢对你有任何加害之心,便是以我知德宗所修知德心法,无故毁人求道之路,也是大违道心自损道基之举,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白浩忍不住有些好奇:“知德心法?广德先生可否稍加透露一二?”

    玉广德闻言笑问:“知止定静安虑得,你可知从何而来?”

    白浩道:“我倒是略知一二,这是孔圣门生曾子所著《大学》开篇之论吧。难道这七字之言竟含有修道之法?”

    玉广德答道:“不错,这便是我知德宗本门心法《知德经》要义所在,这七字便是便代表《知德七经》七大境界层次。其实,这在隐门之中几乎人人皆知,倒并非什么秘密。”

    接下来,玉广德解释说,知德宗其实源于上古,中途不知因何出现断层,再兴于孔圣时期,后由曾子代传心法。在孔圣时代,知德宗其实是明儒暗道并行不悖,数百年后佛宗传入华夏,知德宗又吸纳了佛宗心法。此后,知德宗高层便一直是儒释道三法兼修,历朝历代,只是在世俗间各有力量显隐而已,并非世俗中明确分立的儒释道三法。

    可以说,世俗间儒释道三大派系,根源还在于知德宗。只不过,知德宗一直奉行修行正心诚意,此乃《知德经》法门要义所在,即便隐门中人对此渊源也多有不知,至于世俗门派更是一无所知罢了。

    在知德宗内,从长老宗主至以下,无论是儒释道三大具体方向,正式弟子门人之间辈分,均反应在知德七字之上。得者,德也。

    如此一听,白浩还以为玉广德已将《知德七经》修炼至《德经》,哪知玉广德又摇头解释说,他不过才修炼至《安经》。至于德字辈分,乃是宗主独占,也是知德宗一贯规矩。玉广德百年前出任宗主,之前名号叫玉静生,而最早由父母所取世俗本名叫玉广明。

    玉广德又告诉白浩,按隐门中通用境界之称,大致分为后天武者、先天武者、筑基开元、淬元、淬丹、淬婴、淬神等大境界。至于其上,传说中还有分神、化虚等更高境界,却是飞升以后之事,仅在远古传说中存在,已非隐门中人可以揣度描绘。

    玉广德继续解释,对于隐门修真者来说,先天武者仅仅初摸修真门道,只是有望入道而已,所以仍被隐门中人当作世俗中人,也即归入凡人一类。而只有筑基开元,方才算是踏入修真门槛,勉强可以与其上境界者共称真人。

    白浩闻言道:“不知广德真人如今已达何种境界?”

    玉广德笑而不语,打出一个手诀,白浩便目瞪口呆。

    却见一个跟玉广德一模一样的小人儿从其额头一蹦而出,如同白玉雕琢一般精致,约摸10多公分高,完全悬浮在空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