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五十六章 谭国凯喜出望外(第2/3页)  风雨歇马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身红礼服,戴着红礼帽,帽子上还插着两根红色的羽毛。

    两个新人站在台阶下,给站在台阶上的老太爷、老太太、老爷、大太太和二太太行了跪拜礼之后,几个家丁将两个新郎官扶上马鞍。

    随着一声“起”,两个迎亲队伍分别向东、向西走去。

    乐队走在前面。

    新郎官骑在马上,轿子和迎亲的人跟在后面。

    喇叭、唢呐齐声奏响,腰鼓和铜锣随声付合。迎亲队伍的旁边和后面跟着很多看热闹的人。

    这些人中,大部分是谭氏族人。

    前往盛府的迎亲队伍旁边和后面跟的人最多。

    前往盛府的迎亲队伍经过的是歇马镇的北街和东街,路程又比较短,不时还会有人加入到看热闹的队伍里来。

    而前往刘家堡的迎亲队伍要走一段山路和湖边路,路程又比较长,所以,当迎亲队伍走到北街和西街交汇处的时候,跟随在迎亲队伍后面的一些人折回了头。

    因为在谭家大院的门口有更吸引人的高跷队、舞狮队和舞龙队的精彩表演。

    今天是谭府双喜临门的日子,到谭家大院来贺喜的人一定有很多。

    此时更有意思的地方应该是县衙的大堂。

    二墩子赶到县衙大堂的时候,茅知县已经坐在大堂之上,尹县丞站在茅知县的旁边。

    何师爷坐在一张案子前,案子上摆放着笔墨纸砚。

    曹锟则坐在何师爷对面的太师椅上。十个衙役手持大棒分左右两列站着。孙虎也站在其中。

    今天,没有人到县衙大堂来看审讯,因为歇马镇有更热闹的地方——那就是谭家大院,双喜临门,两对新人在今天完婚,这在歇马镇还是第一次。

    谭家造福乡里,行善积德,歇马镇的人都想到谭家大院去凑凑热闹,讨点喜气。

    当然,最主要原因是茅知县没有让尹县丞声张。茅知县和马家沆瀣一气,穿一条连裆裤,他不想让马家太难堪。今天不是谭家的大喜之日吗?所以,茅知县是有理由对这起案子进行冷处理的。

    张二狗的供词已经有了,只要让张二狗在大堂上把供词再重复一遍,只要马啸天供认不讳,这个案子就可以了结了。

    茅知县不希望在这个案子上纠缠过多的时间,只要马啸天承认张二狗所说的事实就行了。

    茅知县也清楚,在他的大堂上,马啸天是不会随便乱说话的。

    马啸天一定会把这件事情承担下来——他也只能一个人承担下来。

    马家还在歇马镇,他茅文邦还在这里当知县——在这种情况下,马家是不会和他茅文邦撕破脸皮的。

    这次审案可不是让马啸天和张二狗对对口供那么简单,有些问题,曹锟还是要不痛不痒、轻描淡写地敲打一下茅知县,至少要让茅知县在心理上感到一些压力。

    当然,曹锟是会拿捏好分寸的,既不能逼马啸天说出来——事实是马啸天是不会把躲在马家背后的人供出来的,又要让茅知县心惊胆战,不要低估了谭家的能耐。

    看到二墩子朝大堂走来,曹锟站起身,走到大堂门口的台阶上。

    曹锟俯首,二墩子帖耳将老爷交代的话复述了一遍。曹锟点了一下头,示意二墩子回府——这时候,谭家大院正需要人手。

    曹锟返回大堂,望了一眼茅知县,然后坐在太师椅上。

    茅知县拿起醒木在案子上敲了一下,尹县丞高喊一声:“升堂。”

    众衙役挺直腰板,打起精神,等候知县大人发话。

    茅知县低头看了看展开在案子上的供词——就是张二狗的供词,曹锟刚刚把这张供词交给茅知县。

    茅知县已经看过这份供词,现在,他在供词的下方寻找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