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三章 曹壮士观察细致(第1/3页)  风雨歇马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码头上有四个栈桥,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人们不是把货物从船上卸到栈桥上,就是把堆放在栈桥的货物往船山抬。

    无论是卸货的人,还是上货的人,他们都低着头,弓着腰,看着双脚稳稳地踩在仄仄的跳板上,有的人还喊着号子。

    两条官船就停在壹号码头上。

    十块跳板横在栈桥和船舷上。

    四根手腕粗的缆绳将船的首尾固定在栈桥的木桩上。

    江面上风浪很大,两条超大的官船不停摇晃着,船舷和栈桥之间互相摩擦、碰撞,不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两条船上分别站着十几个锦衣卫,身穿铠甲——棕色牛皮上镶嵌着黑色的铁片。

    头戴军帽,棕色六瓣牛皮帽上面竖着一根一揸长的铜锥,铜锥的顶部还有一截红樱,帽子下面还有一道半指宽的铜箍。

    每个人的脚上都穿着黑色马靴。

    每个锦衣卫的腰上都挂着一把刀,二十几个锦衣卫个个精神抖擞,双脚叉开,右手紧握刀柄,左手背在身后。

    在两条官船的不远处,有两条货船正在往船下卸家具,这应该是一户人家刚从外地搬家到应天府来。

    从家具的数量和款式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大户人家。

    十几工人忙着把家具往栈桥上抬。

    栈桥上还站着二十几个男女老少,两个年轻的女人搀扶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

    一个夫人的怀里抱着一个襁褓,一个丫鬟撑着一把花伞站在旁边;还有两个家丁模样的人引颈侧目朝码头的出口处张望。

    看穿着就知道这是一个不一般的人家。一看就知道接船的马车还没有来。

    梅其宝牵着四匹马站在江堤的树林里,曹锟、谭为琛和豹子头将上了栈桥,站在这一家人的后面。

    这样,他们就可以站在比较近的地方看发生在官船上的事情了。

    巡抚大人、钦差大人和二十几个锦衣卫,将囚车停在栈桥上。

    谭国凯屈腿坐在囚车里,后背靠在囚车的角落里闭目养神。

    囚车在上栈桥的时候,颠簸的厉害,但坐在囚车里的谭国凯仍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他靠在囚车的角落里,对囚车外面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

    谭国凯是一个性子很慢的人,准确是说是即使天塌地陷、泰山压顶,也会面不改色,心不跳。

    这和谭国凯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十九年前,他和昌平公主被打入大牢,可谓是九死一生。

    当时,他是抱着赴死的决心面对未来的。要不然,他和昌平公主也不会把谭家唯一的血脉交给翠云,并让翠云带着儿子逃命至霍家洼。

    六个船夫将跳板横在船舷和栈桥上,一条船上横了六块跳板,一条船上横了四块跳板。

    六块跳板的宽度正好可以走囚车。

    跳板铺好以后,八个锦衣卫,一边四人,将囚车慢慢推上跳板,推上官船,然后用绳索固定好。

    几个锦衣卫牵着几匹马上了放囚车的官船,另外十几个锦衣卫将十几匹马牵到另外一条官船上。

    曹锟跟随欧阳大人多年,他知道押解谭老爷进京的钦差会怎么走。

    如果钦差不带马上船,那就是走水路,现在,钦差带上马——有多少人就带多少匹马。

    这说明钦差要走旱路,带着囚车和马乘船过江,骑马到高邮的盂城驿、山东的德州的安德马驿,再到河北通州,最后到北京城。

    这样走,大概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如果走水路的话,则需要四十天至五十天。

    水路有两条,一条是京杭大运河,一条是出长江口,沿着东海至天津,最后走一段旱路至北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