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27巫蛊(一更)(第2/3页)  嚯,是病秧子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他是这个意思,她还以为是什么呢,倒是她多想了。云七夜笑了笑,真诚道,“多谢殿下。”

    两人走了半个时辰,也有些累了,干脆寻了一处缓坡,坡上绿草如茵,一红一白,两人惬意地坐在草地上,享受着这份安宁的春光。

    宁止随身带着医书,继续看了起来,他已将前四卷看完,后面的可以不用按目录看,他就挑了心肺类的卷来看,只是奇怪,天下杂症,陆乙的医书记载已经很全面了,他却并未发现和自己相似的病症。

    他又挑了一些可能的卷,看来看去,也无相似。

    他有些微恼,又将目录齐齐看了一遍,最后手指停在了“邪祟”这卷,他微微一怔,许是好奇,鬼使神差的,居然翻到了这卷。

    “邪祟”这卷中,记载了许多带有民间巫术色彩的治疗方法,专论邪气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这卷里,所谓的邪气,既指自然界中的“风寒湿热”,也指世俗所谓的“鬼怪神灵”。卷中,陆乙将桃c桃花c桃白皮c桃胶c桃毛c桃仁等等,均列为治疗邪祟致病的药物。

    还有一些看似奇怪的方子,比如用旧锯子,来治疗误吞竹木;用鱼网烧灰或煎汤,治疗鱼骨鲠喉;用捆猪索或绊牛索烧灰,治小儿惊啼;用猫或狸毛烧灰,治疗鼠瘘等等,都是一些民间的巫术治疗方法。

    宁止细细看过,不想陆乙这样的高超医术,居然也相信鬼怪神灵的侵入,会导致疾病发生。

    这一章节看完,他又翻开下一章节,名为“巫蛊”。奇怪的是,陆乙居然在这一章节里,用朱砂笔批注了许多文字,想来十分重视。

    宁止不解,在他的认知里,所谓的巫蛊,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过于神化,不过是子虚乌有的以讹传讹罢了。

    “巫蛊”二字,历来不见达诂,乃是一种信仰民俗,是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起源已不可考,大致包括诅咒c偶人和毒蛊等。

    宁止大概是知道些的,尤其先帝时,诅咒术十分盛行,乃至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对诅咒者处以死刑。

    一般人所用的巫蛊,大多为偶人,用木土或纸布,做成仇家偶像,写上被诅咒者的名字,生辰八字等,暗藏于某处,每日诅咒之,或用箭射之,用针刺之,直到仇人得病身亡。

    先帝服食丹药中毒,讳疾忌医,一直觉得自己是被人用巫蛊作祟。于是惠贵抓住了他的心理,以预先埋设好的偶人诬害太子,逼得太子和庄妃自杀,连累而死的,前后多达数千人。

    他又翻开一页,是虫蛊,主要的一种是“腹中虫”,靠皿,靠虫。皿是一种用器,可以用盛饭的饭盒c饭碗或盛其他食物的用器;虫是腹中虫,是指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是一种自外入内的毒,众多的虫侵入人的肠胃,发生了蠹蚀的作用,又叫中蛊。

    至于如何练蛊,又是一门学问。

    “蛊”是由许多毒虫搅在一起造成的,书中说,造蛊的人会捉很多毒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些毒虫,大的吃小的,厉害的吃弱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虫,就成了最毒最厉害的蛊。

    蛊的种类很多,有蜣蜋蛊c马蝗蛊c金蚕蛊c草蛊和挑生蛊等等,多达上百种。

    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人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便会患上慢性的病痛。

    比如金蚕蛊,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但是此蛊也好破解,可啃白矾或口嚼生黑豆。白矾的味道很苦,生黑豆是香的,用石榴皮煎成汁,一起送服,可以吐出金蚕蛊的蛊毒。

    比如石头蛊,将蛊虫用石头砸死,然后将那石头放在路上,结茅标为记,但不要给他人知道。仇人过之,那块石头会跳上人身或肚内,初则硬实,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