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4章 兴办学院(第1/2页)  邻家有女名貂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除了举行冠礼取名字之外,韦尤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兴办学院,广开民智,选拔人才。

    他原本属意的学院院长有两个人选,一个是大儒蔡邕,另一个是司马徽。

    蔡邕不仅仅是当世大儒,声名卓著,而且还是韦尤的便宜岳父,只可惜韦尤几次派人到长安邀请他们前来冀州,都没有成功。总不能因为蔡邕没来,韦尤就搁浅创办学院的计划。

    司马徽是东汉末年名士,博学多才,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等。

    四年前,韦尤就到颍川去拜访过他,然而司马微却没有答应当时仅仅只是据有一郡之地的韦尤,反而是郭嘉、徐庶、石韬选择追随韦尤。

    如今时过境迁,正如当初郭嘉、徐庶、石韬所料一般,韦尤不仅先后据有了冀州、幽州、青州,而且还有徐州以及部分并州,甚至远远超过了他们最大胆地预期。

    此时颍川正处于战乱中,韦尤还是派人去拜访司马徽,希望他能到冀州帮忙办学院。

    入主徐州不久,韦尤得知大儒郑玄正在徐州躲避战乱,于是前去拜访他,请他到冀州主持学院。

    郑玄对于韦尤闻名已久,这个刚过弱冠之龄的年轻人,已然从当日名震天下的文人,一举跃升为如今北方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先后消灭了幽州穷兵黩武的公孙瓒,后又平定了青州黄巾余部的战乱,最近更是入主徐州,使得徐州免受战火荼毒,拯救数百万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止在军事上,韦尤取得节节胜利,在施政爱民上面,韦尤也是远远地好过绝大多数诸侯势力。

    韦尤不仅爱惜士兵百姓,宽厚仁义,而且还赏罚分明,大肆地鼓励耕织,使得治下安定而富裕。

    像长安、兖州,都不时出现人吃人,而冀州的粮食却是能够吃上近十年,自从韦尤据有冀州后,就再也没有遭到战火的波及,相比其他地方连年不断地互相征战,仿佛异世而处。

    受到韦尤的礼待和邀请,郑玄得知韦尤准备兴办学院,自然是欣然接受。

    韦尤当日纳娶糜贞之时,糜家为糜贞陪送了大量财物。

    由于财物都是糜家财产,韦尤自然不好带回到冀州去,于是决定将这些财物用来兴办一所学院。

    他本来想用糜贞或者是糜家的名义,然而糜贞不同意,说既是她的嫁妆,就应该由她夫君处理,最终韦尤在郯城举办的学院,就被命名为东海学院。

    郑玄作为东海学院院长,糜竺、陈珪等人作为副院长。

    入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举荐,各郡县的主要官员都可以举荐学生,有功将士也可以举荐;另一种选取方式是入学考试,能够通过考核的人才,都可以入学。

    为防止有人胡乱的举荐,学院会定期对在学之人复核。成绩合格的人可以继续求学,不合格的人可以留院半年,若是再连续两次不合格,一律清退,同时对其举荐的人加以记录,一旦某人举荐的学生超过一半不合格,那么将会丧失举荐资格,从而尽量地避免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

    当然成绩极为突出的人,可以通过最终的选拔考试,从而出任各地官员。

    韦尤创办学院,其目的自然是为了选拔和培养人才,也是汉代察举制到隋唐科举制的延伸过度。

    回到冀州之后,为了能有一个安定清静的学习环境,韦尤将冀州学院的地址选在巨鹿郡瘿陶城,并且正式地命名为巨鹿书院。

    没找到适合的院长人选,于是由田丰暂时负责兼任。

    经过李儒的反复推算后,三月十八日乃是大吉之日,恰巧这一天又正好是韦尤二十一岁的生日,于是选定这天作为冠礼之日。

    冠礼是华夏礼仪的,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礼仪。

    举行冠礼,意味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