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九十五章 国债(第1/4页)  明末美僮传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行人出了内城,来到外城,从紧邻外城的天字号码头上了陈文盛的一艘大

    船。

    天字码头附近除了安国军水师的大船,还有一溜几百艘大船只,沿着广州长堤蔓延几里路,其中除了往来行商的货船,还有水上的花船,此中的盛况在清人《浮生六记》有详细记载,此处便不赘述。

    珠江的对面,也密密麻麻停泊着上千艘船,这便是广府疍民的船只,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船只,李安国头皮一阵发麻,他回头对跟在身边的周综文、张家玉说道:“以往官府对疍民管得太死,彼等也是中华子民,为何如此歧视有加?回去之后你等商议着以官府名义出一道告示,废除以前官府对彼等的歧视、限制,彼等想要从事何业,你等商议着安置”

    张家玉挠挠脑袋,“大人,这些疍民从到大没离开过船只,生老病死全部在船上,除了出海打渔也不会别的,让彼等上岸后恐怕会出事故……”

    李安国点点头,又对陈文盛说道:“告示正常出,你回去后开始在里面募兵,符合条件的青壮全部纳入水师,提前发放一年的饷银”

    又对张家玉说道:“就在对面的大岛上划出一块地方,用于安置这些疍民,这些人有了一年的饷银,就可以简单建造自己的居处,不过你等与奚大人商议好,一定要规划好地方,何处居住,何处如厕,都要一一名列,否则大好的地方成了污水横流、龌龊不堪之地就不好了”

    “至于年轻女子,等将来安国军的纺织作坊迁过来了,就全部纳入,也是彼等一个生计”

    张家玉听了心里暗忖着李安国的用意,嘴上赶紧应道:“大都督如此仁义,亘古未有,这些疍民们肯定会早晚上香念叨大都督的好处”

    李安国却没想到这么多,他只是觉得这些疍民吃饭、便溺都在江面上,弄得珠江臭不可闻,实在有碍观瞻而已。

    “其它地方的疍民也按此办理”,他又对周综文说道。

    他想的很简单,一个水兵一年有十两左右的饷银,十两银子,够建一栋竹楼了,搭上茅草,也将就能住了,等彼等存够了钱财,再建造正式的居所便是。

    想到这里,又对林春说道:“彼等刚刚上岸,他人肯定还会另眼相看,你就辛苦一下,将一些竹竿、日常用具弄到此处,以方便彼等搭建房舍,反正彼等刚刚发了薪饷,也不会欠你的”

    林春点头称是,这广州对面便有上千户疍民,一户十两银子,一千户便是一万两,自己最少能赚两三千两,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

    船只沿着珠江向东行驶,经过大约三十多里路后珠江便转向南边,而就在这南边附近的珠江东岸,有一段约莫七里路左右的优良港口——后世广州黄埔集装箱码头的所在,如今是安国军水师的泊地。

    这段码头附近的江面宽约两里,如果在珠江的两侧布置上火炮便可有效封锁江面。

    再往南边便是后世东莞的另一处港口——麻涌镇的新沙港,东江在麻涌附近一分为二,将麻涌紧紧包在中间,形成一处面积约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不规则大岛,此处,便是李安国心目中的贸易港,市舶司的所在。

    港口北边是黄埔军港,军港的南端设有火炮,麻涌四面环水,前来的西夷以及其它商船就算有什么幺蛾子,自己也能从容应对,更何况,无论是黄埔港,还是新沙港,港口条件都很理想,停泊最大的盖伦船也没问题。

    麻涌面向珠江的一侧长约十五里,适合船舶停靠的地方越约有十里,十里的码头,按照一艘大船十五米的最大宽度,可停泊大船三百余艘,抛去其它港口设施,停泊两百艘大船绰绰有余。

    此时的新沙港还是一个渔村,想要建设相关设施,尚需花费一番功夫。

    林春见李安国不停地地看向新沙港,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