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第1/2页)  我为国家修文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向专家,是这样的,我来给您解释一下。”

    见向南有些不明白,那位王记者就主动开口了。

    和那位包记者相比,王记者看起来年纪要稍长几岁,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长得斯斯文文的,看起来有点像年轻版的白岩松。

    王记者第一眼看到向南时,心里也是暗暗吃了一惊,饶是他见多识广,各行各业的精英、天才也见识了不少,但如向南一般年轻的国家级专家,却是闻所未闻。

    看他这模样,似乎也才二十岁出头,他是怎么练的修复技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一个行业内了个清清楚楚。

    但实际上,他说了这么多,只有一句话打动了向南: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让国宝重现荣光。

    刚听到这句话时,向南内心深处仿佛有一根弦被轻轻拨动了一下,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回放起,王希孟在那间阴暗潮湿的屋子里,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挥笔作画时的场景。

    也许是自己在当初的那段历史里,沉浸得太深了吧?

    就好像演员浸入式表演一样,入戏太深,很长时间都走不出来一样。

    他轻轻地甩了甩头,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从脑袋里甩开,然后转头看了看贾昌道和冯雪松。

    虽然记者说的是采访自己,但《千里江山图》毕竟是故宫博物院的馆藏文物,而他又不是故宫博物院的修复师,怎么看都有点像是在轻视故宫方面的文物修复能力。

    所以,向南没有自作主张,而是将决定权交给故宫博物院方面的领导。

    这不是没有主见,而是尊重问题。

    想要让别人尊重你,你就必须先学会尊重别人。

    贾昌道和冯雪松显然看懂了向南的眼神,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相视一笑,看向向南的眼神更是欣赏有加。

    一个人有高超的技术很难得,但一个人既有高超的技术,又有良好的素养,那就更难得了。

    显然,向南就是这样的人。

    贾昌道朝向南点了点头,笑道:“向专家,这可是国家电视台,别人是想花钱都上不去的,你就别犹豫了。

    多宣传宣传我们文物修复师的工作,也让老百姓们了解一下,在这些珍贵的国宝、文物背后,还有我们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

    “贾部长说得好,向专家,你就当为我们故宫博物院做宣传了,回头我请你喝酒!”

    冯雪松也是第一次开了口,浑厚的嗓音让人听起来感觉很踏实。

    ……

    “向专家,据说《千里江山图》之前曾破损不堪,您第一次见到它时,是一个什么情况?”

    “当时吧,这幅国宝有一大半都是黑乎乎,画芯上面有灰尘,还有油污。”

    向南斜靠在沙发上,用一种舒服的语调回忆着,“画芯你知道吧?对,就是一幅画最核心的那部分。

    画芯不但很脏,而且有上百个破洞,有的是虫子咬的,有的是发霉破了的,最大的洞,差不多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

    “咝!”

    王记者倒吸了一口,他很会制造气氛,“这个情况很严重了吧?可是我们刚刚在展厅里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它完全不是你说的那个样子啊!”

    在故宫文保科技部专门安排的一间办公室里,国家电视台的两位记者,正在对国内最年轻的古书画修复专家向南,进行着专访。

    专访的形式,是记者与被专访者一对一、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有点类似当年水老师的《高端访谈》。

    只不过,《高端访谈》采访的大多是政商界的领袖级人物,而王记者主持的这档节目,则更偏向于生活化,题材更多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或事。

    以聊天的形式采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