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七章死不承认,制干鲍(第3/6页)  渔民农女:世子诱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胶质就会褪去,肉质会变得雪白,在他们懂行的眼里有一种说法来形容死的或不新鲜的海耳,称之为‘白板鲍鱼’。

    现在就是要洗掉海耳身上的的这种黑胶质了,几个人围在一个大盆旁边小心的刷去海耳表面的那一层黑胶,这一道工序眼看很简单,却是很费事。

    其实可以用盐拌匀,腌在缸中,四个时辰后取出,在海水中轻轻搓洗,去掉朱耳边缘残留的黑色胶质,洗净沥干,这就是咸干鲍中的一道盐渍工序,可谢冰林直接没有使用这一道工序,直接跳过。

    她就这样带着十来个人清洗都花了一个多时辰才清洗完。

    清洗完就是水煮预熟的工序了,海耳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或许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谢冰林做的这一些都是她在鲍鱼加工场见识到的。

    对于预熟这个工序,根据一些人的叫法,有的叫“煮”或是“煠”,但一个行家说这些其实都是不正确的,他们觉得应称作“醖”,她没有盐渍再进行醖的工序,那是因为她想,这一批的海耻晒干后,只会比淡干鲍多出那么一点点咸味,因为是用海水煮的。

    这“醖”这原理十分适合海耳的加工,因为海耳外膜很薄,稍有不慎就会弄曝,弄曝后,售价就会大打折扣,这些该注意的地方,谢冰林都会对他们仔细讲解。

    说到“醖”就是赋予海耳一个合理的温度,去保证它的外形的完整,制作海耳的那些行家说“醖”的温度属阴,即俗称的“文火”状态,又对硬实的肉质有着无形的破坏力。同时“醖”又赋予充足的时间,让海水中的盐份慢慢地渗入到鲍鱼的全身。基于这种原因,所以他们才觉得只有“醖”适合对海耳进行加工,其它的贝类都不太适合。

    做完这一些后,方勇义就问道,“接下来要怎么做?”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海耳,居然做工如此讲究,怪不得这么珍贵啊!

    “预熟那么多的海耳,要准备五个大瓦缸。”还好她之前在廖瓷轩那里订了十个这样的大瓦缸,这样的缸不能直接放到灶台上,要另起一个简陋的灶台来完成预熟工序。

    “是!”方勇义就带着几个人去找宫总管领大缸抬过来,等他们抬过来时,五个简单的灶台忆经起好了,就是用几个大石砌成的。

    谢冰林指挥着他们将海耳放在大瓦缸内,再倒进海耳五倍量的干净海水,也可以用井水,用井水的又是另一种风味的淡干鲍了。加临入海水后然后加热。加热时,火力不宜瞬间变大或过猛,这样才能体现出什么叫“醖”及“醖”的精髓。

    水微滚片刻后,就将水温保持在将要沸腾又不能沸腾的状态,直至海耳被“醖”熟“炊”焾为止。

    这个预熟的过程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就要根据海耳的大小而论,不能一概而论。

    接下来就要到了预晒的工序,这时已是第二天早上了,谢冰林一个晚上都没睡,她的眼晴都开始在打架了,方勇义一直在劝说她去休息,可她一定要坚持到最后,没想这一忙就到了早上。

    这个工序的目的是将鲍鱼表面的水分稍微晒干,并定好型。晒制海耳的最合适时是巳时到下午的申时左右进行。

    这个关键时刻她怎么能离开呢,也没差这几个时辰了,忙完后今天就准备睡一天时间来补眠了。

    谢冰林一边打着哈欠,站起来活动了着筋骨,脖子发出‘咯吱’的声响。

    “啊……”又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困得眼累都流出来了,“去柴房拿一些稻草出来,平铺放在竹筛上面。”看来要准备让人织一些草席筛了。

    方勇义问道:“东家,这干稻草有何用处?”

    谢冰林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说道:“哈,呃,用处啊…将海耳铺在干草上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因为海耳的水分会被草席吸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这些水分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