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一二一 内圣外王(第1/2页)  三国斩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圣人言,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未见到王烈前,刘策敬重王烈学识人品,此刻,知晓王烈所做,可谓不在庙堂,以身言行,诠释何为为国为民,这样的长者,几可与圣人比肩。

    年长之人,敬重的不是他们年龄,而是他们的品行。

    刘策身后,太史慈与赵云却是未动,任由刘策施了大礼,跟随王烈时日,二人被王烈品性折服,太史慈只身取刘虞首级,赵云领百人突袭零难营地,皆是危机重重,一不小心便会丢了性命,太史慈与刘策相处许久,丝毫没有给刘策提及。

    王烈撑着矮桌,缓步走到刘策身前,将刘策搀起。

    “仲业,莫要这么多礼数,我听勘查的粮官说,逃散到这里的百姓,现在已经安定了人心,这很好啊,到了秋日,上谷郡收了粮食,我也就不占着虚位了,去年子义送我,与邴原、王烈寻一方安宁居地,了了残生,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刘策怕王烈年迈无力,收了王烈虚扶,已站起了身,听到王烈如此说,顿时有些疑惑,道:“先生,如今乱世,哪有什么安宁居地方,子义与我说起,要送先生去辽东,我接了军情,辽东公孙度与公孙瓒合兵,在幽州南败了袁绍,先生已在上谷郡处了这么久,受到百姓信任,且上谷郡以东是居庸关,以西的乌桓部众,被我们驱逐,先生既然担心上谷郡,留下岂不是更好,有我与子龙子义三人在,定然护得上谷郡西部周全。”

    “这….”

    细听起来,刘策说的极为在理,身为大汉臣子,王烈不惜损名望,为上谷郡严守,既是担心,何不留下,也好出些力,若是一走了之,又让三个年轻人死守,这就不似君子道了。

    看到王烈做难,赵云走出一步,先是以弟子礼躬身,再尔言语。

    “弟子也请先生留下,归来时,仲业问过我,归附得胡人如何安置,先生有心教化百姓,正好引着胡人,习惯汉人礼数,先生曾与我们说过,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倘若能将胡人教化归心,这幽州北地,便再无胡人之患。”

    赵云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是孔子说与弟子,意思是没有礼仪道德的地方,即使有国君,也不如奉行礼仪道德,没有国君主宰的地方。

    这句话,用在当下时刻,最为恰当。

    如今大汉天下,动乱时起,天子令不能处,幽州自刘虞死后,刺史位置一直空着,幽州郡县的官秩可谓是名存实亡,幽州没有官面的主政,也不妨碍王烈教化幽州,如赵云所说,胡人之患,在大汉存了数百年,冠军侯曾封狼居胥,仍没有诛灭胡人,若是以教化收敛胡人,也就不存在什么胡人汉人分别了。

    不止是王烈,连同刘策太史慈,也愕然又有欣喜的看着赵云。

    没想到,赵云素来极少言语,心中却有着这般通天丘壑。

    话已至此,王烈再不犹豫,抚着胡须哈哈大笑,道:“子龙,你若是早生百年,定然是文武双全的大将军,好啊,好!那,待到春耕结束,我就在居庸城半个学做,先为此处百姓启蒙,再缓而图之,嗯!对了,子义啊,你对辽东最熟,为师要你再去辽东,将此事告知邴原、王烈,看他们是否有意来上谷郡。”

    太史慈立时应道:“弟子领命!”

    能让王烈改变了主意,照理说刘策是高兴的,只是,赵云说的教化之道,却是让刘策有些抵触。

    在刘策看来,胡人就是胡人,千百年的习性,已经渗入了骨子里,在木原时,被零难屠戮后,只剩下小蛮一个孩子,小蛮不过十岁,依旧毫不畏惧的将少族长杀了,换做是汉人子弟,定然做不到如此果决。

    前些年,刘虞打着与王烈同样心思,在居庸城经营,防止上谷郡被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