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九三章 猜不透(第二更)(第1/2页)  我成了仁宗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该是赵祯最喜欢的朝堂议事形式了。

    整个朝堂的发展,都如曦儿与他所言,几乎是按着曦儿编排的在上演……

    得矜持,赵祯不得不做出一副相当疑惑的神情,甚至看到新币都得略显惊讶。曦儿所言极是,倘若自己稍有不慎,很可能朝堂又生变故。

    为难,从来都是臣工为难自己的,最起码赵祯自亲政以来,未曾让臣工为难过。

    他总是会设身处地的为臣工想,都是为国朝操心,赵祯不想为难他人。这样的结果就是,自己被为难的时候就多了。

    曦儿这样做……也不算为难臣工吧。只要没有尽快兑换新币的想法,也就不会在是否新建军器监的问题上为难了。

    新币不出,现在流通的钱币也一样能使用……

    人们都有向好的概念,面对美好的事物,不可避免会有拥有的想法。

    对于良币驱逐劣币的前景,所有人都是共识的。

    但筹建搬迁军器监……还是交给相公们吧。这时候总不能说可以直接筹建钱监的话,即便真有人可以无耻到那种程度,在朝堂上还是做不出来的。

    更何况,太子殿下完全可以将两者混为一谈,也确实将两者混为一谈了。

    没人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回事,一切都是太子殿下一人所言,即便问苏颂苏子容,估计也也是一样的回答。

    “殿下,少量制作,逐步推行吧!”

    富弼很清楚,刚才还群情激昂的朝堂,为何一下子冷下来了。

    他也觉得新币推行后,可以改观国朝混乱的货币现状。问题是新建搬迁军器监……看看朝廷的库藏,还是算了吧,现在的朝堂根本没这个财力。

    富弼想到这,心里又有些埋怨官家了。庆历年,多好的开局,范相公,估计所有人都想到自己会怎样做了。

    可不就是嘛。不说儿时的那些,就说自己南征一趟,一件一件,好像都是玩的商贾的营生。

    “文相,曦为太子,自不敢将军国重事寄于商贾之手。此为涉及商贾,最终军器监、铸币局均于商贾无关。”

    “朝廷库藏不足,难以支撑军器监筹建,乃诸公所言,也为事实。如今之计,唯有借用商贾之钱粮筹建,并非让商贾掺和军器制作。”

    这是两个概念。出资可以还钱,还可以换其他物事,不一定就非得占份子。

    “殿下,此为与朝廷筹建并无二异,皆为寅吃卯粮之举。如此这般,与朝廷借贷有何不同?”

    这算是客气话了,完全可以直接说:就你一个人聪明,换个名堂而已,并不改变实质!

    “非也!现军器监于汴梁内城。居京师不易乃众所周知,朝廷可以军器监所处之地偿还商贾。如此一来,军器监可筹建完成,而朝堂并无增加支出……”

    这操作中间的道道,按说应该很容易想明白的。

    可赵曦说完了,却发现整个朝臣都跟看怀胎似的看着他。

    啥意思?这目光明显不是敬佩,倒像是看傻子一样。

    军器监那地方,朝堂诸公都清楚,不提地方大小的问题。就是居京师再不易,谁会去选择军器监作坊那样的屋子居住?

    这殿下也真想的出,真当商贾都是傻子吗?

    有出钱筹建军器监那些钱,就是汴梁再居之不易,也可购得不少住所了。

    好吧,赵曦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高看了这时代的精英。评不透,有时候他觉得很简单的道理,几乎是常识性的问题,偏偏都不懂。

    可有时候他觉得连自己都得转几转脑子,可人家都很明白。

    “殿下以为可行?”

    “可行!”

    “朝廷准许殿下操持军器监搬迁筹建,但朝廷不予支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