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一章 此事蹊跷(第1/2页)  我成了仁宗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百五十文!也真敢哄抬。

    赵曦专门对常平仓储备粮食做了调查,足可以支撑两个月平价粜粮。

    所以,市面上虽然粮价高企,但赵曦知道,商贾们也在造势。

    按照丁口数量,每月上旬常平仓放粮,都是按月出粮。也就是说,尽管市面粮价很高,也只是有价无市。

    营造这样的氛围,无非是想说明一点:粮荒!

    相当有效果。

    “殿下,还有三天常平仓才开放,籴米的百姓今日已经在常平仓排队了,不分昼夜。”

    “市井传言,常平仓已经无粮可供朝廷平价粜粮。”

    这就是效果,就连护卫营都操心开粮食了。

    应该说整个汴梁都被粮荒压着,整个街市上,几乎看不到笑脸。

    其实护卫营根本没必要愁这些,就看看搬走军器监工匠后的空房子,再看看外出练兵的那些营房,到处都是粮食。

    之所以如此说,很多的是被气氛和环境影响的。

    赵曦没吭气,护卫营不参与这些,赵曦也不想让他们操心这些。军卒的职责是什么,他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即可。

    “曦儿,如今之势如何是好?”

    为稳定爹娘的心,这些天赵曦每天都得到慈明宫待一阵,不断的重复同样的话。

    没办法,如今的汴梁,气氛真的很压抑,很紧张。

    “爹爹,如今汴梁的粮食储备,应该近百万石,而每天仍然有两万石左右的粮食进城。”

    “自轨道通行开始,未曾一时停歇,三月以来,轨道运送粮食已经超过两百万石……”

    说实话,赵曦计算过,就汴梁城百万人口,一天所耗粮食也就五百吨,也就是轨道半天的运输量。

    别说是自己已经储备了,只要轨道这样运行着,完全够整个汴梁的粮食用度。

    更别说原本百姓也是有些存粮的。

    至于粮源,安南那边现在无非是成群结队的漫山遍野收粮食而已。

    别奇怪,赵曦记得一个说法,在后世,直到七八十年代,安南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国。

    那是什么人口规模?现在国朝才多少人?所以,真的没什么危机,也不可能会有危机。

    现在所有人的危机感,只是被商贾营造出的气势给吓的。

    “今日米价一百五十文一斗……明日或许更高。今日朝堂已经有人在指责富彦国误国伤民了……”

    富弼还可以,能憋的住,仍然没让赵曦放大招。

    也罢,自己也该为他减轻点压力。

    “通知下去,明天,倘若市面米价仍然在百五十文,所有库房以百文左右价格出卖三成储备!”

    不就是造势嘛,有闲钱尽管造,爷配合你们。

    “只售三成,且在售完时要公告,告知再无余粮。同时,恳请爹爹,令朝廷明日重申,常平仓按时开放,仍然以五十文每斗的平价,凭票购粮!”

    凡是对朝廷有信心的,就不会去哄抢这边的粮食。赵曦出卖的这三成,目标对象是粮商,是那些准备在灾年发横财的投机者。

    在这档口,赵曦这样插一杆子,真的会让人懵。

    常平仓无粮了,突然多出这么多卖粮的,可数量又有限,加上朝廷告示常平仓仍然会按期放粮……

    信息量很大,看人们怎样抉择了。

    果然很乱!

    一大早,一下子多出了很多出卖粮食的点,就连平时卖蛋糕的店铺,也挂出了有余粮出售的标识。

    百文一斗!童叟无欺!

    开始是观望,紧接着奔走相告,一群又一群的聚堆议论着。

    买还是不买?

    朝廷常平仓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