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 一封信(第1/2页)  猎隼1937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月15日,《时事新报》大篇幅刊登了长沙大火事件的新闻报道。文章大肆渲染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故意放火焚城,试图阻挡大日本帝国部队实现“王道乐土”的进程。

    长沙城被焚毁殆尽,死伤十几万人,侥幸活下来的居民流露街头,无家可归。

    这是在日本关东军的授意下的新闻报道,里面夸大了死亡人数,并且说是国民政府故意而为。

    关世杰当然知道此事件是一次愚蠢的军事决策失误,和执行者的操作失误,所导致的惨案。

    事实是12月25日武汉陷落,日军大举南犯,蒋介石估计日军将攻打长沙,遂决定以南岳衡山为防御中心,在必要时放弃省府长沙。

    为了不留一草一木资敌,汲取武汉突然撤退的教训,准备在日军进城前举火焚城。

    这就是所谓的“焦土抗战”政策。

    从11月1日起,以张治中为首的的湖南省政府开始动员市民,往各个县城疏散。

    11月11日晚,日军攻占湖北中镇岳阳,并出动飞机轰炸通城,平江等地,长沙城内闻讯陷入一片混乱。

    11月12日上午9:00时,张治中接到蒋介石密电:“长沙张主席密,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下午4时,张治中,召集长沙警备司令鄷悌,省府保安处长徐权,三个人共同商定:“下命令还不够,要等到接命令后,先放空袭警报,使人民逃避,等到在放紧急警报时,即开始行动。”

    不料,当晚刚好南门外的伤兵医院不慎失火,负责执行命令的警卫团团长徐坤,在没有核实日军是否进攻长沙城,就命令士兵就开始四处放火。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烧毁了三分之二的长沙城。

    长沙大火,总计居民被烧死2万余人,房屋被焚毁56000余栋。长沙全城繁华区域,烧得一干二净。

    市内机关,团体,学校,医院,银行,工厂等建筑物付之一炬。

    长沙大火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

    蒋介石又请军委政治部副部长***等人调查事件经过。事后,***等人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和军委会政治部名义联合发表关于长沙大火真相之说明:

    其原因:、由于地方军警负责者误信谎言,事前准备不周,临时躁急慌张之所致;、由于曾从事破坏准备之人员及人民鉴于敌机之连日轰炸及最近平江、岳州、通城、通山等县被炸之惨,激于民族义愤,以为敌寇将至,乃即自焚其屋,遂致将准备工作变为行动,于是,一处起火,到处发动,以致一发而不可收拾......

    20日国民政府宣布,长沙警备司令部酆悌,警备第二团团长徐昆,误信谣言,惊慌躁切,辱职秧民,罪无可赦。省会警察局局长文重孚,未奉命令,放弃职守皆判处死刑。

    湖南省政府张治中,用人失察,防范疏息,革职留任,责成善后,以观后效。

    事后,蒋介石也公开承认:“就这一事件的根本成因研究,可以说,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错误,而可以说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这一错误的造成,不能不认为我们的失败。”

    关世杰担心的是,杨凡正是长沙警备第二团的副团长,团长徐昆被判死刑,不知道他怎么样了?

    前几天,发过密电给军统局长沙站,希望能联系上杨凡,但一直没有消息。也许长沙站的人,也在这场大火中丧生了。

    第一场大雪,在15日这一天清晨开始,就铺天盖地飘洒下来,直到中午还没有停歇。

    关世杰和郑苹如打发走了几个定制和购买裘皮大衣的顾客。

    当几个顾客问起他,是不是诗文大赛的特等奖获得者时,关世杰说自己是店伙计,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