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二章 润玉北上(第1/4页)  瓶中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军令传达到淮北之前,檀道济、张稷、张继兴等人已经做好了兴师北上的准备。淮河以南正式成为战略上的后方,除留部分军士镇守盱眙、淮阴外,余者分三路向北推进。

    西路由张继兴率领徐县、高平之驻军,向西北攻取夏丘、僮县、取虑,至于濉河以北;中路由檀道济出泗阳,取凌县、叴犹、下相,直捣下邳;东路则有张稷占海西、曲阳、司吾等县,直逼燕国之东海郡。

    其中东路进展最为迅速,张稷正月中旬便已完成既定的作战目标,推进到了燕东海郡之南,一路上鲜有抵抗。

    张继兴连下三县之地,便在取虑修整了一段时间,待到檀道济拿下下相之后,两人从正南和东南两侧夹功下邳,于二月初正式占领此地。

    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陶弘毅越淮河攻打燕国,占汝阴郡及新蔡郡之一部。就此,东晋已全面越过淮河,把边境推进到了汝、颖、濉、泗流域(即今天的安徽、江苏北部除皖北、徐州、连云港之外)。

    边境稳定之后,以陶弘毅为镇东大将军、持节都督、徐州刺史镇守下邳;以王镇恶为左卫将军、假节、淮南太守镇守寿阳;以檀道济为右卫将军、假节、临淮太守镇守淮阴。在下邳之南,淮河之北设置下邳典农中郎将,以张继兴任之,加虎贲中郎将、正兵五千人,归陶弘毅管辖。

    内则以张稷为武卫将军、丹徒内史镇守京口;以王靳为中坚将军、历阳内史镇守姑孰;以张达为辅国将军、广陵内史镇守广陵;李瑀为凌江将军、监江淮运河事如故,筹水师驻瓜洲。

    南则以李应为中垒将军、吴兴内史,监三吴诸军事,以郗融为吴郡内史,拔擢陶潜为会稽内史、监三吴土断清籍事。

    荆州则以苻宏为镇北大将军、持节都督、荆州刺史镇守江陵;以郑平原为龙骧将军、持节都督、江安太守镇守江安,统领荆州水师。

    经过此番调动,张大雍重新整合了上游、下游、江淮、三吴等处的军事力量,彻底地将政权掌握在手中。

    在这些人中,以陶弘毅、苻宏地位最高。陶弘毅与陶潜同为陶侃之后裔,张大雍初至广陵便任其为佐贰。桓玄作乱时,陶弘毅杀桓修,为张大雍夺回广陵。刘裕围攻广陵,是陶弘毅据城坚守。后久镇寿阳,是张大雍麾下的第一功臣。

    苻宏则是张大雍舅兄、前秦太子,身份尊贵,反攻江陵时苻宏献城,为张大雍回师东下击败刘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两人俱为二品大将军、持节都督。

    郑平原是荆州本土人士,原先便是水师统领,归顺张大雍之后,发楼船东下,助其攻灭刘裕,照王濬故事,为二品持节都督、三品龙骧将军,统领荆州水师,只比陶、苻低半品。其下是张达老成持重,以宗亲故为三品辅国将军。

    张稷以功劳和宗亲故为四品将军之首,王镇恶、檀道济仅此之。王靳李应俱为四品将军之中坚。

    超等拔擢的,唯张继兴、郗融、陶潜和李瑀而已,俱为五品。

    张继兴为张大雍亲子,可以说再怎么超等拔擢都不为过。可偏偏他从是小兵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提升的速度虽然炫目,但都有军功作为依凭。更别提还有一群公卿在那鼓吹,说张继兴立大功而仅有薄赏,张大雍实在是沽名钓誉。

    郗融出身顶级士族,是太尉郗鉴之孙、司空郗愔之子,更是张大雍之妻郗道茂之堂兄。他温和少言,看似木讷,实则精擅儒术,有王佐之才。作为高平郗氏沉寂多年后再度出仕的第一人,没有人敢轻视郗融。

    陶潜是陶侃之曾孙,之前数度出仕,皆因其人耿介,不堪世道污浊而辞官,他先后入幕的桓玄、刘裕皆在他离去后败亡,遂为天下名士。陶潜为张大雍所征辟,本身就象征着张大雍的声望和“养士”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唯有李瑀出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