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吊桥绞肉机(第1/2页)  九韶之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教授抬头看着洞有可能是骨折,郑南在边上用小刀削了几根树枝下来,递给张璟用布条给他做了简单固定,然后包扎起来。

    韶仪低头摸着鼓面上的九条细纹,向李教授问道:“您之前说的僰人王城叫九丝城,当年发掘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吊桥机关?这些树藤是动物还是植物,好像有眼睛似的,发的鱼枪速度那么快都能被捕获。”

    李教授沉思了一下,说僰人依山建成的九丝城早被明军攻破,几经改造之后又经变迁,大王宫的城墙宫殿原址上只挖出一片焦土。民间传说里,说这个九丝城得名是因为需要九两蚕丝,才能围绕王城一周。

    “除了几块看不清字迹的平蛮碑,考古队在遗迹下面的土里发掘出了当年的王城粮仓,有大量烧焦的“九丝糊米”出土,应该是僰人见到大势已去,自己放火烧毁的。并没有这些吊桥的痕迹。”

    叶浪是北方人,从未见过蚕丝,就说道:“这僰人也太小气,建个城吧,才用九两蚕丝就好意思说出来显摆,再说这里又不是江南,哪里有人养蚕。”

    张璟闻言笑道:“你真是……蜀锦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你也不知道吗?发明养蚕技术的螺祖出生地就在今天四川一带,他们是蜀人的祖先,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呢。”

    李教授说道:“张璟说的也是一种可能,不过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确实有一个上有大眼睛,下有蜷屈身体的象形文字。解读出来是个象形字,释作“蜀”字,蜀,葵中蚕也。这种蜀与蚕的外形相似,都是吐丝虫类,古人说蜀是一种毒蛇一样的害虫,“人见蜀则毛起”,这可能是一种有毒性的野蚕。古蜀国把这种蜀作为图腾来崇拜,并且作为国名,三星堆里出土的那具著名青铜面具,据推测就是这种大眼睛的野蚕的图腾象征。”

    韶仪想到之前张璟说这里名叫辣子山,上面全是毛辣子,小时候见过一种可怕的彩色带眼睛的毛喇子,碰到身上巨痒无比,或许就是这种毒蚕也未尝不是。想到这里就朝张璟望了一眼,张璟也在忧心忡忡地看着他,说大家要早点找到路出去,万一骨折伤口发炎,耽误治疗就情况不妙。

    众人不敢再去吊桥,下面又有一群时死时活的人俑虎视眈眈,都在踟蹰不定。

    李教授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在九丝王城遗址的下方,有个位置出现明显的地磁异常现象,另外旧址上除了后建各时期的民居建筑,还有一片植被异常繁茂,已经与原始森林无异,当年老师很奇怪这些野生次生林是怎么长出来的,让我们把突然挖回去,在上面养花做实验,这些地方现在统一规划在大老岭自然保护区,一土一木都不能动的。

    大家不知这些地磁又是怎么回事,李教授抬手看下手表,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是上午10点多,这里又没有阳光食物补给,人的体力会越来越差,累久了脑子也会出问题,大家先到那个悬棺后面的洞里休息一刻钟,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几人看着脚下,一言不发地坐到那个首领悬棺后的狭洞里,叶浪和郑南把猴肉拿出来切着吃,李教授和张璟坐在一边沉思。韶仪抱着手感觉一阵疲倦,他习惯白天睡觉,感觉此时困得天灵盖要翻了,几乎刚坐下就睡着了,很快进入了梦乡。

    韶仪恍恍惚惚中又进了一个山洞,四周全是水,那些人俑们面向着他,垂着肩膀,还是那种高低不同的站位,奇怪的是韶仪一点也没觉得害怕,还故意用手把波浪推向人俑,人俑们喜笑颜开,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那个最小的婴儿俑人像是乡间孩子走亲戚的习俗一样,怀里抱着一枝辟邪的桃花。自己像是置身田园诗里一样,天上落下无数花瓣,奇妙的音乐充斥在宇宙间,他伸手拉着人俑加入他们的舞乐,周身洋溢着无声无息的快乐,就像先民的祭祀舞蹈那样。

    突然此时,一阵尖锐刺耳的笛声传来,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