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晴川历历汉阳树(第1/2页)  九韶之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韶仪转头对阿九笑道:“那个……你们家诗经上怎么说来着,“之子于归,与尔偕亡”的打法,哈哈哈。”

    阿九朝他翻了个白眼,继续闭目养神,没有理他。

    顾秉三笑着说道:“你看到的都是已经异化的“无度”,被僰人困在山洞周围。如果是定制得当的僰僮,在当时是真正的奢侈品,根据史书记载,一个僰僮价值大约可以抵二十名普通奴隶。孤竹国人称呼僰人为“猎僰”,相对于僰人猎取人俑,孤竹人相当于农民,他们自诩是人俑的守护者,通过声音和特定的仪式,来培养和训练人俑作战,这是孤竹国的最大机密和存在基础。”

    韶仪将信将疑地点头,只是他完全不能理解这种残忍奢侈品的好处,毕竟古人也是人类,奴隶主也是有审美的啊。

    顾秉三见他不信,尴尬地一笑,看着车厢道:“后来这二位怎么样了?您两人一个姓顾,一个姓祝,应该就是为了纪念孤竹这个名字吧?”

    顾秉三笑道:“我不太喜欢讲故事,不过从小这故事就听了无数遍,已经成为我们本身的一部分了,现在第一次对人说起,就像回到当时小时候的那座围屋里一样,不知道这算不算人老之后的斯德哥尔摩症状,自己被折磨习惯了,又用同法去折磨他人。”

    韶仪听他说得可怜,又说自己老了,忍不住想笑,就听他继续说道:

    “夷齐二位为了躲避周朝,隐居在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终于无法支持,两人知道死期将至,就盘腿而坐,面朝孤竹的方向,伯夷吹奏自己的哨笛,叔齐跟着吟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顾秉三嘴里轻声念着这首著名的古诗歌,一边从脖子上取下一只单节竹子形状的乐器出来,递到韶仪手里。

    韶仪看到这东西大约一指长度,形状像笛子,只是笛身仅有一孔,材质与其说是干枯的竹子,不如说是泥土烧出的陶器,只是比陶器又更圆润一点。

    韶仪在手里转着细看,才发现侧壁上刻有两个细长的文字,一个像吊着的丝瓜,一个像沙漠仙人掌,猜测应该是孤竹两字的古文,阴刻进去的痕迹非常古老,紧致,这或许是古玉一类。见他把此物藏得郑重,连忙起身捧还给他。

    顾秉三重新戴在脖子上,一边笑道:“上古时期,相传舜帝时,天下大治,舜命乐师夔制《九韶》之乐,以此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鼝之鼓,云门之舞,一起引凤来仪,百兽率舞。”

    这就是其中的孤竹之管了。

    “不过他们唱的这首采薇曲,与黍离之悲一样,成为历来悲恸故国的象征,两人演完此曲,就坐在地上闭目等死。”说到此处,顾秉三歇一下,仰头喝了口水。

    “不知过了多少时候,两人醒了过来,发现自己置身在一个陌生的山谷里,据先人口口相传,这个山谷间百花丛放,树木参天,湖泊宁静,绿草如茵,有各种各样和人俑一样无知无觉的动物,而且有很多野果可以果腹。两个人以为到了天堂,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才发现,这里还是在人间,一处隐蔽的所在,他们准备与周武王决战的那些“无度”,听到二人思乡的歌声之后,竟然为之所动,把他们两人带到自己生活的居所。”

    顾秉三轻轻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二人见到国破家亡,之后又经生死,在无度山谷中突然顿悟,知道以往驱使无度征战,使得他们失去自然本性,自己族人也因此惹下祸端,所以立下誓言,后代子孙不得再驯养无度战士,也不得入仕为官。两人在山谷中休养生息,身体渐渐复原,过了一段时间,就离开山谷,为了保护这些无度不被人骚扰,施了手段把入口堵住,再用山石隐藏起来。”

    韶仪看到阿九也在若有所思地听着这些传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