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教育(第1/2页)  大唐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清晨。

    村子里已经恢复了旧房改造工程,只是被一安抽调了二十几个青壮,永斌正在祖历河边上操练着。

    赵一辰在工地上找到老七,拉到一旁道:“七哥帮我打个物件。”

    老七显得有些兴奋,赶紧道:“快给我说说。”

    要知道每次十一郎找自己打造东西,那都是以前没有的新鲜货,可学到不少东西。

    赵一辰找老七是为了打造蒸馏器,盼儿伤口消炎,这时代赵一辰只能想到酒精。

    其实蒸馏器早就被发明出来了,只是没有得到推广。

    早在汉朝,就有青铜制作的蒸馏器,只是,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敢去造蒸馏酒?

    汉朝的蒸馏器为青铜所制,通高越两尺,分为甑体和釜体两部分。

    甑体有储料室和凝露室,还有一导流管。

    据说后世魔都博物馆研究人员,还用这出土的蒸馏器蒸馏了几斤白酒。

    只是,不知味道如何。

    大唐此时的蒸馏器大多为道观所有,是修道炼丹不可或缺的神器。

    道士提炼水银,多用此物。

    大致可分为用来釜体加热和装料的釜,挥发蒸汽的甑体,冷凝器部分,冷凝液收集部分和冷凝液导出部分。

    只是,这等神器,在道士的眼中犹如太上老君兜率宫里的八卦炉。

    上面还刻着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就像某人一般,也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仿佛也能成为大文豪一般。道士刻着八卦,以为也能像老君那样炼出不老金丹。

    可惜的是,炼出来的是绝世毒药。

    赵一辰拿出怀里的图纸,给老七指导讲解了一番后,看着老七还深深的陷入图纸不能自拔,便先离开了。

    看着周围人们热火朝天的建设家园,赵一辰微笑着,和每一个停下来对他问好的族人打招呼。

    看着族人淳朴的样子,赵一辰想起了这次去会宁城。

    他更是想起了后世的会宁。

    如今族人脱离了饥饿,盖起了新房,也该有点别的追求,比如读书。

    他一直以为藏殷实而知礼,衣食足则知荣辱。所以他想着等族人们生活好一点,再办族学,兴教育。

    可是,后世会宁,那是一朵教育界的奇葩,在那么贫穷的条件下,家家户户都有大学生。

    震撼世人啊。

    难道他一个穿越者,搞一个族学都不行吗?

    经济学里说:一般稻田条件,即一个人的财富在当期消费时,其效用会最大化,财富越少,效用越大。

    后世会宁,一代又一代人放弃当期消费,把为数不多的钱义无反顾地投资给教育。

    经济学原理在这里显然被推翻了。

    也许有人会说,正因为太穷、太苦了,上学是跳出农门的唯一路径,会宁人才会如此重视教育。

    但是,和会宁一样贫困的地方还有很多,为什么只有会宁对于教育会如此执著?

    如果部分人在这么做,尚不足为奇,让人惊奇的是,整个县的人们,都在重视教育。

    穷、苦不能彻底解释会宁教育衍生的教育现象。

    文化才是教育的根基,赵一辰嘀咕道。

    就像他那年冬天背包去会宁,夜晚的路灯都是熄灭的。

    他感到很奇怪,打听后才知道,这些路灯只有在开学时才会全部亮起来……

    这样的追求让人折服,所以他认为文化最核心的,应该是价值观,这是一群人认为有益的、正确的或有价值的信条或特点。

    会宁人认为,投资教育是正确的、有益的,所以他们一代又一代坚持这一价值观——我要念书,念书可以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