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四章 学渣(第1/2页)  大唐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翌日,乌兰县城。

    鼓楼左边大街上的明轩阁内,几个人书生摸样的年轻人与店家交流着什么。

    这明轩阁原本是一家书肆,一般出售或是收购一些拓本或者手抄本的九经子史,以及笔墨纸砚等物品。偶尔还有书画出售或是代卖,只是地处偏远也没什么名人字画。

    当然,还做中介,就是帮别人介绍活,抄书的活。

    在什么时候产品单一,都是养不活自己的,只有跨界才是王者。

    “几位来了。”掌柜见这些相熟的书生又来接活,招呼道。

    “见过杨掌柜,近日里可还需要抄书?”几个书生问道。

    这些书生生活困顿,全靠抄书补贴家用。

    再说遇到好书也能学到不少东西,毕竟此事书籍大多数为世家大族所有,市面上流通的都是一些大路货。

    “说来也巧,主家刚送来一本书,主顾要的急,这便劳烦几位修士了。”杨掌柜说到,语气中还带着一丝尊重,这在以往是不曾发生的,要不是主顾催的急,他才不愿意对这些读书人客气。

    要知道读书人分四类:生、士、儒、隐。

    这些人就是那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也算是一个读书人,称之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杨掌柜叫他们一声秀士,是真的抬举他们。在杨掌柜眼中这几人除了字写的好一点,真的是一无是处,没有什么才学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这《赵氏田舍郎声律启蒙》是黑虎赵氏族长为族中子弟启蒙开智,所做的。要的急,需要两百份,一份三文钱。”杨掌柜介绍道。

    有书生问道:“不知这《赵氏……启蒙》,多少字?”

    杨掌柜呵呵一笑道:“不多,大概六千余字。怎么样人家这价格开得不低吧?”

    几人笑道:“不低不低。”

    要是他们知道赵一辰给这明轩阁一份五文钱,还会不会这样说。

    大抵是会痛骂商人奸猾吧!

    几人领了纸张墨饼,便走了出来。

    打头的那位说道:“待这次抄写完,某一定要去这杨记吃一次红烧肉。”

    旁边的说道:“那就贺喜王兄了,某上次有幸老师带着去那杨记,吃了一次红烧肉。真乃人间绝味,真真三月不知肉味。”

    傍边别的书生道:“羡慕苟兄,某等只是听说过红烧肉味美色香,据说犹如宝石一般惹人不忍吞咽,不想苟兄居然有如此口服。”

    那苟兄,摸了一把口水道:“这杨记却也奸猾,小小一盘居然要三十文钱。”

    几人一听,一起抨击杨记的天价红烧肉……

    这杨记的主家是乌兰县第一豪族,按照他们族长的说法也是诗书传家。

    据说有位在长安当官的弟弟,还有一个做主薄的伯父,巧的是居然就是会宁县杨主薄。

    在去年冬日里,赵一辰招待会宁县令和杨主薄吃全鱼宴后,这杨家族长便找上门来。说什么两家作为世交,要多走动,多联络感情。

    经过俩人愉快的交流,赵一辰和这杨家族长杨文远达成协议。赵一辰以食谱入股杨记,分得四成干股。

    白得的钱谁嫌多啊!

    赵一辰仿佛很是为难,缓缓道:“某耕读之家,清白至此,那等阿堵之物……那某就不客气了……某如此是为了百姓能够吃上一口热乎的肉食,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我等读书人当为天下先,毕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我等读书人。”

    杨文远杨族长虽然觉得哪里不对,但是对面这个赵家小族长,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某家以前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