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道授业(第2/2页)  大唐田舍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不必自卑,像老师这般博学聪慧的人不多。你多看,多想,有不明白的再来问我便是了。”

    说完,便让苟全一个人,自己慢慢理解领会。

    本来,赵一辰打算把施肥相关的知识也教授给他的。可是,谁知这么笨。

    ……

    时值腊八,苟全也回乌兰县老家操持年更了。

    临走的时候,赵一辰给了五贯钱当作旅资。他知道自己这个笨蛋学生家无余子,回去想来这置办不到什么像样的年货,索性给几个小钱打发了。

    苟全也没有推辞,老师赠的,那是天经地义的。

    《尚书》有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

    孟子有云:师也,父兄也。

    荀子又曰: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

    荀子认为人类依天地而生存,依祖先而繁衍,依教师而立身,故教育是治国之本。

    老师是国家培养的重要人士,能够孕育出治国之才,所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老师与天地万物一样重要,也与祖先君主一样重要,故应当放置于同等地位上,重师重教与社稷安邦是一体化的,故荀子总结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儒门出身的苟全,一直视师为父,拿点老爹的钱怎么了?

    赵一辰自己也明白,这时的师生绝不像后世一般。

    最重要的是师生俩共同承担着伦理义务。

    大唐的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

    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

    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老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

    为什么?

    因为传承,就是俗话说得上梁不正下梁歪。

    自苟全走后,赵一辰便开始宅在家中。平日里不是欺负一下依依,便是逗逗刘家姐妹俩,日子倒过得逍遥自在。

    昨日王玄策随着王老族长来过,王老拉了一车的礼物,说是给赵一辰赠送的礼品。

    赵一辰一番感谢之后,叫来栓子等人,赶紧将东西搬到屋里。

    小豚来的时候,拿着一套泥塑偶人在依依面前显摆。

    赵一辰见了十分好奇,居然有人已经做出葫芦娃的偶人了,和后世想必也有七八分相像。

    不知依依用了什么办法,最后小豚走时,这一套偶人已经变成依依的私藏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