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三章归墟(第1/2页)  策天神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黄学西所说的归墟穴眼,就是风水鬼找到的那个地方。

    在我们百般纠缠之下,黄学西不得不带我们一同前往。我们一直在雪林中待到了午夜十二点,等到那一轮圆月高挂,黄学西才带上行李,让我们背上佛头下车。

    这佛头二百来斤重,压得我和胖子喘不过气来,我心想怪不得割下佛头后,要先藏在西周遗迹附近再想办法制造骚乱运走,这么重个东西,要在考古队和部队的眼皮子地下弄走不容易。

    小和尚在旁边帮不上忙,只能跟在我们后头念阿弥陀佛,说是这么大个佛头,不拜可惜了。把胖子念烦了吼了两声才乖下来。

    我们跟着黄学西漫无目的走了半个钟头,已经远离了唐古拉山脉,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而我也有点不耐烦了,就这么走下去何时是个头?

    黄学西指了指夜空让我们看。

    抬头一看,立刻被这高原上的夜空吸引了,漫天的繁星在寒冷的夜晚闪烁,一轮圆月高挂,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

    我注意到圆月外笼罩着一层朦胧的光晕,在高原的牵引下,隐隐有七色的光幕泄下,和北极光有着几分相似。

    我们的行进路线,是就是顺着这光幕走的。

    越顺着光幕行进,离唐古拉山脉越是遥远,气温也越来越低,我们冷到不行,还要背上这二百多斤的佛头,走了没多会已是精疲力竭。

    这时候黄学西让我们等等,从圆月中倾泻而下的光幕到了这里已经没了,而我们也到了一个庞大的冻湖前,肥硕的鱼群在冻层中游动,有几只鸟儿合力凿开冰面捕捉猎物。

    胖子吃力抬着佛头,说:“这鸟劲儿贼特么大啊,也不知道能不能帮我们抬抬。”

    听他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我曾在调查局的资料室里看到过西藏地区的鸟类调查报告,是鸟类保护协会做的,其实唐古拉山脉的鸟类并不多,常年数量不过万,多以雀形目类的灰腹騒雀为主,也就是我们眼前的这种。神奇的是,这种鸟善于通力合作,是自然界少见的会分工合作的鸟类。

    而且这种鸟中间,有两个头领,往往一呼百应,可鸟类爱好者来往唐古拉山历经数十年时间,连根毛都没能拍到只能作罢。

    可根据调查局的记载,灰腹騒雀中的两个头领,是两个天生残疾的鸟,一个只有左半边翅膀,另一个只有右半边翅膀。两只鸟唯有在一起才能飞行,所以非常注重合作。

    调查局中关于这鸟的信息也不多,只有寥寥数语:“见则天下大水,冬湖化春。”

    胖子听完愣住,说:“这特娘不就是比翼鸟吗?”

    我点头,确实很像,且关于比翼鸟的民间传说‘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故事,说的就是两个情投意合的人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在一起,死后各自从心脏中飞出只有一边翅膀的鸟,两只鸟互相依偎,顺着黄河逆流而上,躲在了黄河的源头上。

    然而黄河的源头,是巴颜喀拉山脉,为黄河与长江河源段的分水岭。

    我抬头看了看,果然,极远处的有一片黑色的褶皱山连绵起伏,正是巴颜喀拉山脉。

    黄学西真是带我们到了一个好地方啊,夹在唐古拉山脉和巴颜喀拉山脉中间,也不知接下来将要看到的是什么。

    这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难不成那比翼鸟的栖息地就是‘归墟宝穴’?就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中间?且传说中那比翼鸟见则天下大水,若是他住在长江和黄河的源头,控制洪水岂不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正怀疑着,黄学西摸出《连山易》冲着雪原山林打了个口哨,紧接着一道黄气从书页中飘出,方才还在冻湖湖面啄食的灰腹騒雀立即仰头转向我们在河边,发出啾啾低鸣。

    这一声过后,雪林中一呼百应,一时间无数的啼鸣波涛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