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46章 书院的规定(第1/2页)  大宋之山贼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他财莫取,他色莫侵;他强莫触,他弱莫欺;他弓莫挽,他马莫骑;弓拆马死,偿他无疑……”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

    ……

    清晨的微风拂过,花香阵阵,鸟雀啾啾,桂枝岭书院中传来一阵阵嘈杂的读书声,乱哄哄根本听不清完整的句子。

    石浩根本想不到大宋书院的晨读竟然是这个样子。

    院子里五十多孩童被分成了四个歪歪扭扭的方阵,分别是童子甲班,童子乙班,少年甲班,少年乙班。

    童子甲班大约有二十几人,基本都是十岁以下的幼童,包括石浩和周蓁蓁等昨日报名时能识字背书的九个孩童都被分在里面。

    程颢站在前面给他们起了一个千字文的开头,孩童们便微闭双眼,摇头晃脑背诵起来。

    程颢在他们背诵的时候便在队列中来回穿行,看见有偷懒的、嘴唇动而不发声的、摇摇晃晃打瞌睡的、互相捅几下打闹的,上去对着脑袋就是一巴掌。

    童子乙班只有昨日报名的三个幼童,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在前面领着,一字一句教他们读百家姓,幼童们第一次读书,既不识其字更不解其意,嘴中嗫嚅着断断续续跟在后面念。

    石浩发现,这些第一次上学的孩童处在这个离开父母的陌生环境中,竟然没有一个哭泣吵闹的,这还真是与后世幼儿园或者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大大不同。

    大宋的孩童无论穷富,很少出现后世父母的千般娇宠百般溺爱。

    大宋无论穷富家庭的孩子,他们从蹒跚走路,牙牙学语开始就会被大人教导各种规矩,估计任何一个三四岁的幼儿拉到后世,身上所展现的礼节礼仪与独立性都能吊打后世七八岁,甚至十几岁孩童。

    程颐带着少年甲班的十五六个学生在背诵孟子见梁惠王篇。

    少年甲班的学生年龄从十一二岁到十五六岁不等,朱大勇和王进虽说没有读书的天份和兴趣,但在山寨中也被叶军师逼着读了几年书,最基本的百家姓、千字文、太公家教等还是能背的七七八八,因此也被分进了少年甲班。

    少年乙班有五个学生,赫然就是坏三儿、六指儿,不要钱,狗碰子,憨驴等五人。

    看来昨天报名的八个少年都是开过蒙,从别的塾馆转学过来的。

    坏三儿这五个不良少年被周敦颐逼着进书院一个月多了,每天只是读书认字,日子实在是苦不堪言,从他们晨读时脸上的表情就能看出来,痛苦啊。

    要问是谁带着少年乙班这五个家伙在读书,石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棒槌,居然是棒槌。

    这个说话都不怎么利索的弱智,背起太公家教竟然口齿清晰,流利无比,连一个磕巴都不带的。

    强大,太强大了,石浩此时还不知道棒槌跟着周敦颐有多久,但就凭能把一个弱智培养的背这种酸涩难懂的古文如此流利,石浩就对周敦颐佩服的五体投地。

    有教无类的大师风范,果然在周敦颐身上显露无疑。

    棒槌管理少年乙班这五个小泼皮显然是周敦颐的巧妙安排,因为谁要是敢不张嘴,甚至是口型不对,棒槌都能敏锐地发现,上去就是一巴掌,毫不客气。

    棒槌的巴掌啊,那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

    桂枝岭书院才成立三个月时间,目前还是以蒙学为主,主要原因是书院担任教学的老师只有三个人,程颐程颢和周敦颐,而周敦颐的主要精力还要放在衙门事务上,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