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052章 打架的惩罚(上)(第1/2页)  大宋之山贼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房中,石浩、周蓁蓁、祝齐修、王进、朱大勇按照高矮顺序,依次站在东侧一排,坏三儿、六指儿、狗碰子、不要钱、憨驴依次站在西侧一排。

    只是相对于石浩这边而言,坏三儿他们五个人就惨多了,脸上带血的,呲牙咧嘴的,捂着肚子的,活生生的残兵败将。

    周敦颐上午主持完入学礼后就会县衙了,书院现在主事的是程家两兄弟。

    程颐慢慢在两伙人之间踱步,不时饶有兴趣的伸头看看这边,看看那边。

    程颢端坐在书桌后面写字,全神贯注的,仿佛对这事儿完全不感兴趣。

    周敦颐的教学理念跟普通私塾里的老夫子们截然不同。

    要是在大宋朝其他的私塾中,迂腐的老夫子们最喜欢埋头死读书的孩子,最好不要找麻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老夫子们教学育人的格言。

    所以老夫子们教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循规蹈矩、心拙口夯的蠹书虫。

    而周敦颐认为天道即人道,孩童们的天性就是喜动喜玩喜打闹,如果压制孩童们的天性,即是违背天道也是违反人道。

    所谓天道,人道,才是天人合一之道也,人的天性不可以去压制,只能去引导,世上本无天生的圣人,圣人都是后天通过学习和修养自身才能慢慢成就的。

    而育人之道,就在于如何发掘学童们天性中的优点,并加以引导和针对性的教育。

    比如说善于争斗的孩童,可以相应的引导他明善恶,通事理,为扬善去争,为惩恶去斗,当孩童明白了忠君爱国为善,祸国殃民为恶的时候,这个孩童即是走上了他的正确修养之道。

    在周敦颐的教学理念中,学童们因为自己的天性而犯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改过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

    他曾说过,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恶也?孰无过?焉知其不能改?改则为君子矣!

    这些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因为天性而犯错并不是什么大恶,谁的天性中都有犯错的可能,你怎么知道他在认识到错误之后不会改正呢?能改正的都是君子。

    比如说周敦颐创办桂枝岭书院,继承有教无类的圣人古训,就连坏三儿这些被世人视为泼皮无赖的坏孩子都收入书院,原因就在于周敦颐认为这些坏孩子并不是天生的坏人,而是他们做错事的时候没有人去教导他们认识错误,只要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将来未必不能成为君子。

    再比如周敦颐明明知道石浩周蓁蓁这几个孩子来自于罗霄山,但也毫不犹豫的收入书院,这也是同一个道理。

    山贼的孩子一定是山贼吗?未必,如果在自己正确的教导下,像石浩这种妖孽的神童也可以变成朝廷的栋梁。

    程家两兄弟作为周敦颐的衣钵弟子,自然对老师这些教学理念领会的十分透彻。

    所以在桂枝岭书院,打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每次打架之后,如何分清对错,把道理讲清楚才是重要的事情。

    当然,道理讲清之后,戒尺的威严还是不能忽视的。

    在坏三儿和朱大勇一番互相指责后,程颐总算搞清楚了事情的始末。

    也就是两人闲的蛋疼的始末。

    朱大勇撅着屁股吃力的要把一块埋在地下的大石头抬出来,这一用力,裤子就呲呲啦啦的开了缝,那种还连着线,没有露出菊花的缝。

    坏三儿刚好在他后面目睹这一幕,于是就伸手帮了个小忙,双手扯住裂开衣缝的两边,轻轻一用力,菊花绽放在阳光下。

    然后,坏三儿和他的泼皮五人组都哈哈大笑。

    这对坏三儿来说当然不是事儿,毕竟朱大勇只是第一天来书院的新学童,还是个穿着很土气的山里黑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