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0章 漂流(第2/3页)  逐浪洗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丁尚隐睹状大惊,连忙扑倒在郭竟身上,用自己的背部,硬挡那断桅。

    ‘砰’的一声,断桅恰好砸中丁尚隐肩头,直砸得他眦牙咧嘴,闷哼不已,虽然仗着“铁布衫”外门硬功护体,肩骨也队些被砸断了。

    蔡旭琨飞身掠过船尾,飘落舟,嘶声大叫道:“大哥,快到船上来……”

    杜腐和丁尚隐合力扶持着郭竟登上舟,刚确断缆索,第三次火光再闪,轰雷之声又起……

    赵老头那艘帆船连遭重创,登时碎裂,残体断桅,都随着滚滚浊流而去。

    郭竟等四人幸得舟,死里逃生,眼睁睁看着那双桅海船再度升起了风帆,扬长向东驶去。

    杜腐猜测得一点不错,它假作有意扰岸停泊,纯系诡计,目的就在引诱追舟迫近,以便突起发难,予以轰沉。

    但杜腐却万万也没有想到,那几尊隐蔽的船舵内,不明究竟的“黑忽忽的东西”,竟是威力无比的火炮“轰天雷”。

    这时,夜慕已垂,河面复归平静,那只双桅海船上,却忽然亮起满船灯火,照耀得周围河面,一片通明。

    江风吹过,船上扬起一阵宏亮豪壮的歌声,歌唱道:“旭日照施旗,剑气耀碧空。驾艨艟,乘长风,‘东海罗家’世之雄……”

    歌声激昂,远在孟津岸上也清晰可闻,船影歌声渐渐远去,最后,终于消失于深沉夜色中。

    就在这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下游一片芦苇丛里,正悄没声息的驶出一艘轻而快捷的羊皮筏子,远远缀着大船,向东而去……

    黄河之水天上来。滔滔浊流,蜿蜒东行,经九省始出海,其间河道曲转折,不可胜计,唯重大折,共有三处。

    初经甘宁,河水本向北流,在“民生渠”附近,汇支流为主脉,突然折而南下,直贯陕晋,这是第一处转向。

    进入豫境,因西岳横亘,复纳渭、洛二水,于潼关掉首东奔这是第二处转折。

    过孟津,越陈桥,将达兰封,忽双转折向北,经冀、鲁注入东海,这是第三处大转向。

    综观首、二两处转向,或因支流汇聚,或因山岳阻挡,大都有脉络可循,唯有这第三处大转折,却显得颇为出奇,尤其转向处并地高山逼使,亦无支流促成,河水竟突然回转北上,倒像是有意避开苏北一带贫瘠之区似的。

    河水在第三处转向的地方,在兰封县西北,一个名叫“铜瓦厢”的镇附近。

    “铜瓦厢”地处偏僻,总共不过百来户人家,民风朴实,居民辛勤度日,但因黄河恰巧在这儿转向,形成一个巨大的回水湾,所以,居民们竟多了一副行业

    那就是捞抬上游冲下来的“漂流物”。

    俗谓:黄河百害。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人畜财物每随浊流而至,别看这行副业,有时候却真能发个“横财”。

    这一天傍晚,镇上已有炊烟袅袅,一般简陋的竹筏,兀自主江面上徘徊逡巡。

    竹筏上载着两个少年男女,和一堆碎木空瓶。

    那女的大约十五六岁,穿一件蓝粗布的短衫裤,脑后托着一条乌溜溜的长辫子,裤脚管卷至慷下,赤着一双天足,天缓缓的摇着木桨。

    男孩子只有十三四岁,赤膊,仅穿一条短裤,蹲在竹筏前端,手里执着一支带竹篙,眼睛骨碌直转,不停地向水面搜索。

    从年龄和面貌看,他们是姊弟俩,八成儿为了想多打捞些漂流物件,时间虽已傍晚,仍舍不得回去。

    摇桨少女频频仰望天色,低声催促道:“大都快黑尽了,阿毛,咱们回去!”

    那名叫阿毛的男孩子却意犹未尽,摇头道:“为什么,还早着呢。”

    少女皱着眉头道:“我就是不肯听话,眼看太阳都下山了,还死赖着不回去,待会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