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互算计(第1/2页)  大秦王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凌晨,伴随着连绵不绝的钟声,所有秦国大臣陆陆续续来到咸阳殿上。3≠八3≠八3≠读3≠书,↗o●

    待众人到齐后,嬴政离开身下的王座,站起身来对着满朝文武说道:“五年来,我大秦虎狼之师已连下韩、赵、燕、魏四国。眼下燕王喜苟存于辽东,赵王嘉残喘于代地,此二者不足为虑。眼下最重要的是全力应付最后两个大国,齐国和楚国。今日所议者不过两事,其一伐楚伐齐,孰先孰后?其二对楚对齐,各需多少兵力?”

    事关重大,众人都在深思熟虑,诺大的咸阳殿顿时安静下来。

    嬴政见状,对着台下的王翦问道:“不知王老将军有何见解?”

    王翦拱手道:“老臣只不过是大王手中的一把利剑,自然是大王指哪老臣打哪。至于到底是伐楚还是伐齐,大王座下这么多贤臣,哪里轮得到老臣为大王支招!”

    嬴政抬手虚点王翦几下,对坐在王翦身边的王贲说道:“你可不要像王老将军一样藏拙啊!”

    王贲见秦王点名,起身道:“依末将之见当先伐楚!楚国若定,齐国或可不战而下!”

    嬴政闻言正要说话,看到一旁的蒙恬面有异色,不由开口说道:“蒙恬你面有异色可是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蒙恬听罢拱手道:“蒙恬之见与王贲大同小异。蒙恬以为亦当先征伐楚国,楚国若定,天下可安。不过灭楚之战,仍需提防齐国暗中援助楚国。当年乐乘一举攻下齐国七十余城,田单死守即墨。楚国一直暗中支援田单,否则田单即便是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也不可能复国成功。此乃救亡大恩,齐国君臣断不敢忘。¤八¤八¤读¤书,☆←o因此,如果楚国临难,齐国不可能无动于衷。故此,理当给予防范。”

    嬴政闻言笑道,“不错不错,依你今日之所言,当可出征为将了!”

    嬴政心中早有决断,此次大朝会之所以将此事拿出来议论就是想要看看群臣有什么不同意见。此刻见二人都赞同先伐楚,嬴政心中大定,直接看向坐在最前列的尉缭,“国尉以为如何?”

    “老臣以为,用兵先后,易断也。”尉缭点了点手中竹杖,说道:“先难后易,抑或先易后难,皆因时势不同而定也。楚齐二国皆国力悠长,不可小视。所不同者,五国伐齐后齐国与列国交往大减,几无战事,军力自然孱弱了许多。而在赵国衰落之后,楚国多次鼓动列国合纵抗秦,几乎取代了赵国山东六国中领袖的位置。此消彼长下,楚力显然强于齐国。若能聚全力一战而下楚国,天下可安也!到那时偏安东海的齐国,不足为虑。所谓易断者,先伐楚,一战安天下;先伐齐,两战安天下。此中利弊,不难权衡。”

    尉缭说罢,嬴政将目光看向楚人出身的昌平君和李斯。

    昌平君见状站出来说道:“臣亦赞同先伐楚!”说罢,昌平君就低下头去继续保持沉默。

    昌平君说完后众人的目光此刻都聚集到李斯身上,眼下的局势很明了,如果李斯没有异议,那么秦王就要做决断了!

    “先楚后齐,臣亦赞同”

    听着李斯的话,嬴政就要接过话头,但就在此事李斯继续说道:“兼并易,而坚凝难。齐能并宋,却不能凝,故魏夺之。燕能并齐,亦不能凝,故田单夺之。韩之上地,方数百里,完全富足而趋赵,赵不能凝,故秦夺之。故能并之,而不能凝,则必夺;不能并之,又不能凝其有,则必亡。能凝之,则必能并之矣。得之则凝,兼并无强。楚地广袤,若是治理不及,大军定会陷入被前后夹击的困境。

    一直沉默寡言的王翦此事站出来说道:“廷尉之言乃谋国之言,战场厮杀最忌后院起火。新郑之乱虽已平定,但是韩王安被关押在郢陈,郢陈乃楚国旧都,虽为秦地,但是郢陈大半为楚人。大秦向楚国宣战,韩国逃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