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的历史一般由后朝记录,这是一个潜规则。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有句话说得好,历史是由赢家书写的。
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关系,那就是:赢了一方的就是正义,而非正义的一方是不可能赢的。
听起来有点拗口,但是细细一想,似乎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是腐败无能加上天灾人祸,而新的朝代建立者总是打着救世救民的旗号。
当然像是元朝和清朝这样的朝代还是有点区别的,宋的经济和科技虽然不错,但是它的政治经济制度有问题,而明的话也差不了多少。
后来的王朝胜利了之后自然有时间好好炮制上个朝代,经典的例子有:夏桀c商纣王。
史料记载商纣王将自己与鹿台付之一炬,据说是驾崩了,但是这只是记载,而且是几千年前的记载,要知道关于王朝末期帝王的记载一般都是要出点误差的,甚至会出现两极分化的意见。
很多人认为这无关大雅,因为就算商纣王活着也改变不了太多,商朝的大本营被叛军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攻陷。
当然叛军是商朝的称呼,放到其他地方就是举着正义之师讨伐商纣王的暴政了。
需要注意的是,周朝建立的基础其实并不是特别的牢固,因为周的军队在一个月内打败商纣王的原因很戏剧,或者说没有哪一个新的王朝前期是完全稳定的。
这也是周的一个机会,因为当时商纣王对于西岐还是有点掉以轻心了,他的嫡系部队全部都派到山东那边去了,总的来说商纣王能用的都是一些奴隶和罪犯。
然而最后还据说这些临时军队也反戈一击,不但没有牵制到周的军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灭亡。
但这只临时军队自然也会多多少少发挥一点作用,那个时候的周虽然有名,但毕竟它还是侵略的一方。
历史记载说这只军队被周的军队屠杀,描述的词语是血流成河,之后这只军队就溃散了,然后捅了后方一刀。
有时候事情的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此时的商纣王已经大势已去了,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果商纣王能够暂时战略性撤退,收集在讨伐东方的嫡系军队,说不定商朝的气数还能再续一阵子,而周朝能不能这么顺利地取得天下还要另说。
相信商纣王听到周的军队打过来的消息之后应该还是有点慌乱的,因为自己的嫡系部队都不在,所以这次可能被对方一波偷家。
但是真正比较慌的还是周,因为这一切实在是太快了,从他们发兵到起义成功,满打满算也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止是收编占领的领土,还有盘踞在东面的商朝余孽,这个问题解决不好的话,商朝很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不过周总的来说还是胜利了,即使东边还不安定,国内的很多百姓都是人心不定,周围还是有很多不服自己的诸侯。
但就是重重不利的条件之下,周还是赢了,赢家是要通吃的,上一个朝代也是如此。
夏朝是华夏的第一个有名有姓的朝代,它是由大禹开启的一个家天下的统治集团。
但是毕竟是第一次,夏朝的上层建筑们还是有点缺少治理国家的经验,毕竟这比起管理一个部落难多了。
所以在夏朝的中期才会出现后羿和寒淖这样的篡权者,从而导致夏朝的传承曾经一度中断,后羿使得夏不得不与自己二分天下。
而后来的寒淖更猛了,他甚至一度对夏朝进行了残忍的灭绝计划,不管是皇室还是夏朝的大臣,寒淖都进行了很彻底的清洗。
不过太残暴的统治毕竟不能长久,寒淖是一个靠着阴谋诡计和灭族计划取得天下的,对于他来说从来没有什么化敌为友,死掉的敌人永远比活着的敌人安分地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