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菲等人上了马车,乐天行简柴叔和娟子四人送行。双方都含着眼泪说着一些难舍难分的话。
马车消失在城外的驿道上,乐天和行简都大声的哭起来,柴叔和娟子二人反复劝慰,催着乐天和行简回到家中。
一连几天,乐天行简心里空落落的,既没心情看书,也没心情到外面去玩。为了让兄弟二人的心情好一些,娟子多次邀请到外面去玩,但是都没有达到目的。
这天吃过晚饭,娟子又说到外面去玩,娟子说,晚上到那望江楼上看江水很好看。这一次乐天倒是答应了,乐天喜欢看夜晚的江面景色。于是三姐弟向望江楼走来。
从州府路旁边的一个小巷道抄近路,很快就到了投醪河边。在投醪河畔有一座有名的望江楼,三姐弟走上那座望江楼,只见江面上渔火点点,河两岸的建筑物在河面投下倒影,给这投醪河增添了一派神秘的色彩。此情此景,使乐天一时又诗兴大发起来:
“满眼云水色,月明楼上人。旅愁春入越,乡梦夜归秦。道路通荒服,田园隔虏尘。悠悠沧海畔,十载避黄巾。”
行简说道:“好诗,只是还得有一个题目。”
“有了,这题目就用《江楼望归》。”
娟子和行简都鼓起掌来。
正像小说家们常常写的那样,“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乐天兄弟在急切的等待中又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这年的二月,乐天又快要过十五岁生日了。这天,绍大人告诉乐天,说绍大人的一个亲戚要到淮北符离去,问乐天是不是有信带过去。
乐天想,何不借此机会,跟哥说说心里话?于是展开信栈,正要像平常那样写一封信,可是乐天忽然想起跟哥分离近一年,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兄弟远隔,骨肉分离,乐天曾经流过多少眼泪。想到这里,乐天的鼻子里酸酸的,眼泪又出来了。正所谓“情之所动,表之以文。”乐天的灵感一下来了,一首《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便一气呵成:
“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今日因君访兄弟,数行乡泪一封书。”
乐天把这首诗装入信封,别的话一句也没写。其实,有了这首诗,何止抵得上千言万语!
信带走了,也带去了乐天思念家人的一片深情。
越中三年,乐天人长大了不少,从童年的乐天变成了英俊的少年。更重要的是,三四年的离乱生活,使这位诗歌天才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情感素材。
童年时代,乐天读杜甫老先生的诗,尤其读杜甫老先生关于描写战乱的诗,常常感到好笑。乐天清楚地记得,当年读杜甫老先生的《三吏》《三别》,常常跟兄弟们模仿作品里面的人物,模拟作品里面那些人物的口吻,作出一些滑稽的表演,逗得大人们和小玩伴们的一阵阵大笑。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天真。虽然能够熟练地背诵《三吏》《三别》,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读懂。
在自己亲身经历了一场持续数年的战乱之后,现在再回过头去读杜甫老先生的《三吏》《三别》,才深深感到当年杜甫老先生内心的沉重和无奈。杜甫老先生在诗歌方面是奇才,不愧为“诗圣”的称号。但是他在动乱的社会现实面前,他无能为力。为了活命,他也只能作为避难大军中的一员,远远地逃到巴蜀避难,在他那低矮的茅屋里发出一声声呼天抢地的呼喊与浩叹。
杜甫老先生之所以活得苦活得累,还由于他过于关注百姓的痛苦与不幸。在他的眼前,看到的全是在乱世中苦苦挣扎的不幸者。《三吏》《三别》里面的故事,并不全是出自于文学天才的想象力,实际上,像《三吏》《三别》里面的故事,在乱成一窝粥的中原大地,几乎是随处可见。如果我们的杜甫老先生采取另外一种处世态度,在社会大动乱面前睁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