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章 乐天金陵寻旧情,运河上诗人(第2/3页)  白香山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乐天知道,早在在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了三百多里的“邗沟”,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到了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长安,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江南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三千多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从此,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起到了“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凭心而论,隋炀帝开凿运河,无疑是大中华的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善事,如果要说历史功绩,开凿大运河不也是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吗?遗憾的是,在大运河通航以后,隋炀帝利用运河水利之便,进行了大规模的游乐活动,既满足他追求个人享乐的欲望,也满足隋炀帝好大喜功的虚荣。大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出发那天,隋炀帝和他妻子萧后分乘两艘四层高的大龙船,船上有宫殿和上百间宫室,装饰得金碧辉煌;接着就是宫妃、王公贵族、文武官员坐的几千艘彩船;后面的几千艘大船,装载着卫兵和他们随带的武器和帐幕。这上万只大船在运河上排开,船头船尾连接起来,竟有二百里长。

    这样庞大的船队,怎么行驶呢?那些专为皇帝享乐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了。运河两岸,修筑好了柳树成荫的御道,八万多名民工,被征发来给他们拉纤,还有两队骑兵夹岸护送。河上行驶着光彩耀目的船只,两岸飘扬着五色缤纷的彩旗。一到晚上,灯火通明,鼓乐喧天,真是说不尽的豪华景象。

    船队每到一处,两岸的地方官都得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那种献给皇帝爷的饮食自然非常讲究,那些州县官员,为了表现对皇上的忠心,挖空心思搜集山珍海味,化去的银两自然摊派到百姓身上,这样以来,百姓们的负担就加重了。正是: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打这以后,隋炀帝几乎每年出巡。

    隋炀帝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加上连年的大规模的巡游,无休无止的劳役和越来越重的赋税,已经把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由于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发拉车,弄得田园荒芜,民不聊生……

    终于,天下大乱了,各地饥民纷纷揭竿造反,地方豪强也纷纷乘机起事,“一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盛极一时的隋朝变成了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高祖先皇看准时机起兵太原,后太宗先皇继承大任,削平群雄,创立大唐基业。太宗先皇亲眼所见百姓的巨大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先皇懂得这个道理。

    隋朝作为一个短命的朝代载入了史册。隋炀帝的历史功绩和文学成就也因为他做了亡国皇帝而被湮没,一个亡国昏君,有什么历史功绩可谈呢?又有谁再来欣赏你那些破诗呢?

    隋朝给后来的政治家们提供了太多的教训,但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爷,又有多少人没有忘记这前车之鉴呢?

    乐天忽然想到了眼下的穆宗皇帝,一股深沉的忧虑在心中涌起。“败家子?”眼下的穆宗皇帝确实有点“败家子”的味道。宪宗皇帝虽然有许多缺点,但是他在十五年的在位期间毕竟做了不少事情,在位期间,整顿江淮财赋,以增加财政收入。以李绛、裴度为相,取消宦官监军,先后平定了剑南西川节度使刘辟、镇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