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9章 平湖秋月,乐天又闻琵琶声(第2/3页)  白香山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地留他住下,还煮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筛上一碗家酿烧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喝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色的酒麯,告别而去。

    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意,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了,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妇这才明白,原来这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时说的话,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修起了一座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为了纪念段家夫妇修桥的善事,把这座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和“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周元范说;“你们别小看‘断桥’这名称,它已经被当今著名诗人张祜写入了他的一首诗里面。那是去年他来杭州游西湖,在《题杭州孤山寺》里面用到‘断桥’这个名称,那首诗周某还记得,诗曰: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提起张祜,乐天有话说了:

    “周参军提起张祜,我白某也久闻其名。这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他的《题润州金山寺》诗,空前绝后。还有,白某很欣赏张祜的观猎诗,在白某看来,与王维的观猎诗相比难分优劣。然而,此人不肯趋炎附势,至今未曾蹭身仕途,未沾皇家寸禄。”乐天说到这里,周元范接着说:

    “是呀,他那首《题润州金山寺》周某也很喜欢,我把它背一背,白大人休得见笑,诗曰: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卢贾接着说:“你周兄弟也算得上半个张公子了。”说罢,大家都笑起来。

    大家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不知不觉,大家已经走到白沙堤中段的锦带桥,大家站在桥上,桥头的平湖秋月和孤山的绿树楼阁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这时候,被称为“渔歌作者”的周元范又诗兴大发了:

    “波光山色半模糊,锦带桥平入画图。约略前身是渔父,一竿双桨占西湖。”

    吟罢,大家连连称赞好诗。乐天看着周元范称赞道:“看来周参军的诗歌功底真的不错,刚才卢参军说你是半个张公子,依我白某看来,周参军大概跟张公子也可以称兄道弟了。”

    得到白大人的夸奖,周元范心里很是受用。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平湖秋月。忽然从一座楼上传来琴声,乐天站定细听:“琵琶!”乐天想,这琵琶的弹奏者还有些功底。乐天听着有些入迷:“这不是《春江花月夜》么?”一般来说,江南艺人多喜欢这支曲子。乐天心中忽然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希望:“去看看情况。”乐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