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堂下何人(第1/2页)  聊斋世界里的道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淡月凄冷,星疏云微。

    “此人原本是二百年前柯县的县令,却是个草菅人命,视百姓如草芥之辈。求道长为我等主持公道。”

    十鬼中,为首的是一络腮胡大汉,抱拳说道。

    张自道问,“如何主持公道?”

    十鬼厌恶扫了一眼中年文士,说道:

    “升堂,断案。”

    书房内。

    烛火昏黄。

    十只身着皂衣皂服,捕快打扮的鬼魂擒着中年文士进来,有两鬼分别一脚踢在中年文士的膝盖窝。

    这中年文士吃不住痛,咔一声砸在地上,双膝跪倒在地。

    道士坐在书桌上,脚踩木椅。

    低头打量着中年文士,以及十只冤恨难平的鬼。

    清了清嗓子,说道,“堂下所站何人,为何状告所跪之官。”

    十只鬼互相望了一眼,齐声说道,“我等原本是柯县衙内的捕快,遭县令所害,含冤二百载,故而今日击鼓鸣冤。只求沉冤昭雪!”

    那中年文士外貌被毁,有了种破罐子破摔的怒气,挣扎着要站起来,却被两旁之鬼牢牢按在地上。中年文士指着十只鬼,大骂,“本官身为景国一县父母官,你等刁民岂敢目无王法,以下犯上!景国律例白纸黑字写着,但凡民告官,如子杀父,先庭杖五十,虽胜亦判徙二千五百里。大胆刁民,本官只恨当初为何没有抄了你们的家,在你们脸上烙上印,把你们发配去边疆!”

    无怪古人削尖了脑袋也要考得一功名,一朝得功名,便是鸡犬也升天。张自道心中感慨,他冷声道,“景国已亡,律例自然做不得数。”

    那中年文士不服,看着张自道,大叫,“天子律例,岂会轻易废止。这晋国依旧承袭了景国法例,民仍不可告官。你这道士若想要审判本官,须先打他们五十杖!”

    那为首的络腮胡大汉冷声说道,“我等是鬼非人,皆是死了百年,枯骨只怕也化作了一捧泥土。又何惧那区区律例!”

    “某家就是站在这里让你打,你敢吗!”

    络腮胡大汉陡然目眦欲裂的望向中年文士。

    中年文士大叫一声,不敢去看络腮胡大汉。

    张自道咳了一声,书房便安静了下来。

    十只鬼便齐齐望向张自道。

    中年文士低着头,也不看不见表情如何。

    想他曾经贵为县令,在衙门内不知审判了多少堂下跪着的人。今朝却颠倒开来,堂堂县令却成了下跪之人。

    张自道对那十鬼说道,“你等有何冤屈,且一一说来。”

    络腮胡大汉指着中年文士,恨声说道,“他做县令时,整日只顾游山玩水,吟诗作乐。断案时,又只凭一番想象,不加调查,弄出诸多冤假错案。”

    中年文士又抬头,说,“本官乃是登科及第的举人,饱览诗书,登山怀古时,心有所感,如何做不得诗词?”

    络腮胡大汉冷笑,“尽是些狗屁不通的句子。”

    中年文士素来以诗词为傲,见被贬低,道,“柯县哪个听了本官诗词的人,不曾夸赞过?”

    络腮胡大汉冷声道,“夸赞之人,全是那些犯了案,却被你判了无罪的人。公堂之上,你不问对错,反而吟一首诗,看谁夸的好,便判谁赢。

    幸而当时柯县民风还算尚可,一年下来也无几例谋财害命之事。不然枉死之人又要多出几个。某家早想取你狗头!”

    中年文士梗着脖子,说道,“本官所作诗词乃是有感先贤圣人之言行,心术不正之人又如何能吟出其中奥妙。本官以诗断案,何错之有!”

    中年文士正唇枪舌战十鬼,不料一声惊响。

    “荒唐!”

    却是张自道怒拍书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