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85、 高手在民间,草根出神仙(第2/3页)  大美时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整个体育馆开始灯光放暗,翻滚闪烁,用林楚妮的形容是:“这特么的编导一定经常去夜店嗨!”

    灯光翻滚着烘托气氛的同时,也把所有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台上。

    之前平淡无的舞台开始发光。

    这就是整个舞台都用大块的显示屏组合起来,而且边框极细,可以随时组成任何画面,现在就变成巨大的倒计时屏幕。

    接着整个舞台上方开始呈现五颜六色的七彩变幻,速度也越来越慢。

    这样的安排之下,观众的注意力不可能不集中。

    好多人都有种屏住呼吸的感觉,目不转睛的看着那变化的舞台。

    看那舞台色彩被灯光慢慢染成红色……

    最喜庆的那种红色。

    倒计时最后十秒的时候,旁边大屏幕上已经同步卫星信号的电视画面,也就是所有普通观众能看见的画面了。

    全国普通观众能看见天价广告已经开始收尾,倒计时时钟出现在画面上。

    倒数到“1”的时候,没有主持人没有旁白解说,更没有那种锣鼓喧天的猛然闹腾。

    就是红红的舞台上忽然变幻下色彩,有点由远及近的声响越来越大,直至嘹亮!

    居然是唢呐!

    可刚辨认出来这声音是唢呐,周围渐进纷至沓来的管弦乐就交织上了。

    既没让唢呐那种有点高亢的声调被淹没,又凸显出了民乐特色跟西洋管弦的结合。

    然后最让大家吃惊的,居然是舞台上出现了一排排军乐团管弦乐手,开始玩儿队列!

    这种在欧美国家庆典中常见的队列形式,虽然远不如我们军团式阅兵队列那么气势恢宏,但胜在乐手们同时还在演奏,而且一排排乐手能变幻出很多种队形。

    况且戴着白手套,表情庄严的军乐队,男女分列其中,有种崭新整齐的英武阳刚气质。

    再搭配那位表情昂扬拿着唢呐,穿着红色龙纹立领装的青年唢呐演奏家在中心的精准走位。

    舞台艺术终究是视觉艺术,不但要能听见优美的曲子,还要有可看性。

    这个出人意料的开场节目显然做到了。

    时而队伍交叉,时而螺旋走位,时而放射状转动。

    充满傲气的青年军人,完美诠释了制服为什么会让人特别激动兴奋的原因。

    高昂的下巴,悠扬的演奏,颇具观赏性的脚步。

    整齐划一!

    还有几乎没在春晚出现过的新鲜感。

    这真是很多人听过,有些人看过,但基本没在春晚见到过的新节目。

    一下就抓住了观众的视线。

    曲子更是耳熟能详的几首经典喜庆曲目混编,旋律都集中在最漂亮的部分。

    就在观众们还觉得有点意犹未尽的时候,后面巨型屏幕上有春节字样闪动……

    军乐手们和唢呐演奏家稳稳定格,军人拱卫演奏家把最后的高潮演奏完毕。

    这是个被很多人后来评论有深刻寓意的场景。

    这舞台居然慢慢旋转移动,站成前后几列的军乐手和唢呐演奏家,换个角度就变成了合影留念的造型。

    不知什么时候,台上已经有人拿着相机正在给他们拍照。

    而拍照的造型,居然是个穿着导游褂子、戴着太阳帽的大妈,满头白发那种,满脸皱纹一看就是饱经风霜不是化妆化出来的。

    严肃认真的挥手让军人和演奏家都笑笑呀。

    等女兵们围着她嬉笑看照片的时候。

    大家都以为这是什么小品。

    没想到这位大妈居然摘了太阳帽,露出精心梳理的发型,展开双臂对着观众席用中文起步,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希伯来语、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