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钱荒(第1/2页)  大唐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洛阳逛了一圈,一年多的时间,其实就等于是建了围墙,以及宫殿,其余的都没有开工,完成到这种程度,还得感谢秩序井然的降兵们。    七万人不辞辛苦,终于造就了这座雄伟的洛阳城。    说什么江山在德不在险,亦或者都兵临城下了,都城修建再坚固也没用,这等谬论,李嘉完全没放在心上。    一个强大的都城,绝对能够给予皇帝安全感,不在于是否守得住,而在于能否坚持些许时间,让皇帝从容的撤退。    不过,城池大而难守,处处漏洞,所以修建卫星城,就很有必要了。    巡查了一番后,李嘉也没在洛阳久留,率领的御营骑兵,又奔向了汴梁。    走的时候杨柳依依,归来时,已经是桂花飘香,为汴梁城增添了些许美感。    文武百官的迎驾自然不必言语,李嘉回到了皇宫,整个人终于也放松了许多,汴梁至少熟悉许多。    政事堂的宰相们也齐齐松了口气,皇帝离京小半年,整个北国逛了一圈,真可谓是让人心惊胆颤,尤其是听闻河中民乱时,众人吓出来一身冷汗。    幸亏皇帝并非莽夫,选择了逃离,才让人松了口气。    “臣等贺喜陛下巡游而归……”    文武百官齐声跪下,气势壮观。    “起来吧——”    李嘉目光一扫,轻声道:“多亏众卿安稳朝政,不然朕哪能如此久去?”    “臣等惭愧——”    一番君臣问答,处理些许鸡毛蒜皮的杂事后,李嘉召集政事堂,以及转运使司,军机处,细细查询。    赵诚身为首相,详细的为皇帝讲解了朝政,尤其是今年的夏收情况,可以说,北方一片寒酸。    而由于都城北迁,虽然运河直达,但运费增加了不少,转运使司的耗费,超过了百万贯,年耗费超过两百万贯。    “转运使司在北方增添了数府,添吏一千九百人,北方又少河流,转运多费脚力,所以导致耗费频增。”    胡宾王轻声解释道,述说着转运使司的境况,生怕皇帝不满。    毕竟转运使司的耗费,已经与一府的两税相差不离了,可谓是极高的水准。    李嘉默然,这就是朝廷权力过多的结果吧!    像是唐、宋,明清等,基本上税收是地方自己征收,以及输送,实际税率数倍与正税,但如今将征税权力集中与朝廷,成本肯定会增加的。    “嗯!”李嘉点头道:“转运使司身负朝廷重任,耗费这般之多,要拿出效果才是,天下的田亩是有定数的,人丁滋生,商业自然繁茂,税赋问题,可不能减——”    “喏——”心头一禀,胡宾王连忙应下,他知晓,这是皇帝的要求,税赋不减,也就是说要求没每年税赋增加,这可是压力巨大。    这时,负责财政的孙钊,皱着眉头,起身,向右跨一步,不由得出声道:    “启禀陛下,转运使司衙门耗费增添,朝廷的户部,却觉察到了一个重要问题。”    “说来!”李嘉看了其一眼,瞅着一脸严肃的样子,似乎有什么大事,不由得紧张起来。    “是!”孙钊连忙朗声道:“如今朝廷复前唐境域,由南至北,定鼎天下,在南方时,本来锻造的铜钱就已经不堪使用,如今又增添数府,以致于民间竟有钱荒,影响朝廷的开支往来。”    随即,孙钊向其抱怨,转运使司衙门这几年来,铜钱的运转越来越少,粮食越来越多,以致于朝廷赏赐給百官的钱财都紧缩。    而且,北伐的大半年期间,民夫的徭役只有一个月,剩余的时间都是朝廷支付钱财来役使的。    这般一来,户部的钱财如流水一般出去,但收拢的却极其缓慢,以致于孙钊捶胸顿足,仿佛天塌了一般:    “微臣听闻,民间大户人家,收拢金钱、银钱后,多以融炼,或为首饰,或为佛像,亦或者纯粹囤积,炼成如西瓜一般,舍不得用出。”    “长此以往,钱荒日盛,商税难收,收入日减,何以支用朝廷?”    “更甚者,朝廷用兵,怕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