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1/2页)  大唐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像学官,县学谕,州学正,府提学,基本上是伴随着科举制的秀才举人等级考试而进行的。    或者说,那些秀才举人们,已经是预备役的官吏了,普通的官员肯定不好管,所以设置学官,也就正常了。    而李嘉此时感觉,如此设置各官,颇有些浪费,还不如让他们专管教育事业。    于是,就有了县学,州学,府学,官办的学府。    而在之前,官办教育,也只有国子监,可见宋之前的朝代,依旧属于精英式垄断教育。    “这件事,就由礼部来弄,县学等入学门槛,教师,屋舍,规矩,学田等等,都要有所规矩,章程,才能有所延续。”    皇帝想了想,随即道:“记住,学校之道,不在于家产背景,而在于学问,只要学问好,就得录取,学问差,就得罢黜。”    “是——”礼部尚书黄天况立马应下。    “文教兴而国兴,不可不察,吏部考成,须得将文教纳入其中啊!”    皇帝看向了吏部尚书,后者立马应下。    只有官员重视,文教才能兴,而老考成法,就是其鞭子。    说句实在话,也只有读书人多了,才会有吃了没事的人研究工匠之学,从而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清楚表明自己的重视程度后,皇帝欣赏了一番乡村之景后,正待离去,忽闻一阵喧闹声。    “哈哈哈,快来啊,这牛好大啊!”    皇帝抬目一瞧,不远处,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正带领这一大堆萝卜头,不顾土地的泥泞,笑嘻嘻地跑动在田埂上。    其身上的昂贵襦裙,早已经沾染了泥土,哪里有个女孩样子。    其带头的,就是长公主李薇儿,青春洋溢的少女,满脸的欢喜模样。    她的身后,紧随而动的,就是许国公主李燕奴,之后还有一群闹腾的公主们,五六个成群,在一头牛旁,左看右看。    至于李薇儿,更是胆大,直接骑在牛背上,耀武扬威的模样。    “咳——”皇帝颇有些尴尬,群臣们立马就扭过头来,当做没有看到。    看来,有李薇儿在,咱改换前唐公主名声,难以不见效了!    “陛下,您瞧,几位殿下虽然年幼,但干起农活来却有模有样!”    赵普瞧见了皇帝的尴尬,当然也知晓皇帝这些年,一直孜孜不倦地培养公主们淑女范,但目前看来,失败了一半。    所以,他连忙出声,给皇帝解围。    这句话,让众人的目光转移而去。    只见,在不远处的一片田地中,七八个总角孩童,正弯着腰,锄草翻土,一脸认真样。    粟米耐瘠,也耐干旱,但缺点也明显,需要精耕细作,除草施肥等,而且,还得轮种,耕一年休一年,所以被李嘉不喜。    不过,如今北方大部分种粟米,改换小麦,正在不断进行中。    一眼望去,个最高的一男儿,正一脸认真,动作麻利,小脸紧绷。    其余的孩童,也有样学样,但大半不及其认真。    一旁的宫女宦官们,则心疼的快掉眼泪了,又是倒水,又是扇风的,更显得累了。    李嘉目光一凝。    领头的高个,正是他的庶长子,李复歆,小名心哥儿,今年已经十岁了。    由于其突出,大臣们的目光多聚集在其身上。    “皇长子真是颇有陛下风范!”    “关心农耕,这才是王者风范!”    李嘉耳听着,看着几位皇子的辛劳动作,瞳孔微微一缩,嘴角带着笑意,似乎对此非常满意。    这不由的让大臣们颇有些多想,察言观色,再是应该的。    而宰相们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毫无所动的模样,即使是说话的赵普,也脸色正常,毫无言语。    “这是他们应该做的,多了解一些民间疾苦,对于他们来说,未来还是有些好处的。”    说着,皇帝笑了笑,这才最后斜瞥了一眼,选择了离去。    而几位眼尖的宰相们,自然看的明白,皇帝的这一瞥,是在八岁的皇七子身上。    嫡长子,李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