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随波逐流(第2/3页)  血儒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员行列,有资格做官。说是事关黎民生死、国家兴衰,也不为过。所以,乡试试卷在云中城取完之后,还要把试卷送到神京礼部进行复查,这一步名叫“磨勘”。

    “磨勘”的仔细程度绝不亚于乡试阅卷。礼部汇同翰林院那帮整天闲的没事找事做的翰林们一起复查,每一份试卷都会被再次仔细审阅。看考官在阅卷过程中有无作弊,看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有无错字、错句等等。

    若是考官的错误一经磨勘查出,就会进行严厉惩处。轻则罚俸,重则降职,严重渎职者还会移交大理寺。这对那些六七品的同考官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所以,这场科举考试,不光事关学子,还与考官们的乌纱帽有关。

    饶过明远楼,便是号舍。号舍在明远楼东、西两部,那就是一个独自的考试之所。号舍左右两壁砖墙在离地一二尺之间,砌出上、下两道砖托,以便在上面放置上、下层木板。人坐在后侧低矮木板上,便可用前侧上层木板做书案。

    这次一改童子试所有人都在挤在一起考试的环境,每人一个独间,显然正规很多。颜子卿走进属于自己的那个,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三年使用一次的地方,脏乱差是必然,干净才不正常。四角全是蜘蛛网,地面和两块面板上半寸厚的灰,这对有洁癖的人来说幸亏进来的早,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打扫。

    每排号房边站着两名士兵,这次监考的考官不再是文员,而是手持长刀的军汉。

    打扫卫生的时候,颜子卿发现不少“前辈”留言

    “某年某月某留字于此”、“某某某多少年应试于此”、“某某在此向后辈师弟们问安”千奇百怪,无所不有。颜子卿想了想,也留了一行

    “元祐三十八年秋,杭州颜子卿在此随波逐流”

    “咚咚咚”随着三声鼓响,决定无数人命运的乡试,正式开始。一名名衙役、军官、小吏捧着封印着试卷的纸袋,穿梭于一个个号舍之间。

    诗、词、赋明经、墨义、诸子技军策、民策算学、衍学。在紧张的气氛中,两天时间很快过去。

    每场交卷之后,试卷马上被集中存放。在和明远楼相连的院落中,在负责监察的监临官监督下,所有试卷在此整理、分类、挑选但凡试卷有破损、印记、污垢全被挑选出来,送到至公堂,审核之后用蓝笔抄录姓名,挂上蓝榜等同宣判死刑。

    合格试卷盖上印记之后,送到左侧弥封所糊名。把考生信息用厚纸糊住之后,揭榜之前,任何人不能私自拆开。

    接下来便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誉录。上百位刀笔吏用朱笔把试卷誉录下来,就算是错别字,也必须原封不动抄下来,并在页码上注明。

    誉录完毕,还得把誉录好的试卷和原件一起送到隔壁对所。由对所的官吏负责监察朱笔和墨笔内容是否一致,标点是否正确。

    接着送进至公堂掌卷所,给朱笔、墨笔编上同样号码。墨笔试卷封存,朱笔分成相应的“捆”,送到对应的同考官处。同考官有几人,便需分为几“捆”。“捆”之下还有“束”,所有试卷“一束束”被送到同考官们面前。

    待到分好“捆”之后,监临官带着试卷与监考官们交接。所有程序只能由军士们进行,两边不能说一句话,试卷交接之后,各自离去。

    接下来便是阅卷。“诸位,抽签吧”随着苏和仲一声令下,十余名同考官分别上前,抽到哪一号码便把对应的“捆”带走。不能带回自己房间,只能在统一的阅卷堂批阅。在一众监视官监视下,众同考官阅卷都是战战兢兢,因为这些监视官大多出自当今陛下派出的血衣卫。

    同考官批阅完试卷后,若是主观题还需根据标准判定文章优劣,给试卷写评语,陈述批卷理由。

    批卷完的试卷会统一送到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