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大同(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帖暖无奈只得向此时管理大同府达鲁花赤报备情况,此时的蒙古还末完成中原统一,(忽必烈在1260年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定国号元)对占领的中原地区采取还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每个占领地方为蒙古各部诸王、贵戚或勋臣,地方为达鲁花赤(总管意思)。府设有达鲁花赤、知府或府尹,同知、判官、推官,知事等官职,并且用招降的一部分原汉官共同管理,达鲁花赤总管一切,实际上只是掌握军队和税收,其它的并不上心,蒙古人信任的色目人管理帐目什么的,汉人协助管理具体行政事务。毕竟蒙古人太少做不到事事参与。此时本地的达鲁花赤也在为蒙哥大汗去世悲痛,一边暗暗揣测以后大汗位方向,目前比较有实力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谁能上位还不好说,其它的汗又离中原太远顾及不到,对于这样的小队只有一句原地待令。

    刘一凡彻底闲下来了,每日除了陪帖暖谈论会打铁工艺外,其余时间就无所事事了,便与帖暖告假,出了站赤,准备进城逛一逛,此时大同也叫西京,大同是蒙古通往晋冀鲁豫的咽喉要道,古时更是军事重镇,明朝时更为九边之一,更是蒙古与中原、蒙古与西域地带的贸易集散地,是我国北方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城市,商业无比繁华。1277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洋诸国,路经大同。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盛赞大同是“一座宏伟而又美丽的城市”,并说“这里的商业相当发达,各样的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武器和其它军需品更加出名”。

    借了一头小毛驴,半个时辰就到了大同城门下,城墙比较破旧,据说以前成吉思汗进攻过,一直没有修缮,但很高,城墙上几十米远就分布着一个箭楼,上面布满了射箭的窗口, 城门后还有瓮城,城墙都是夯土加青石砌成,看着很结实。一边看刘一凡一边感慨,这么坚固的要塞城市也不知是怎么守的,这得多少人命来填能拿下这座城市,就让蒙古人打下来了。城门口不远的两侧空地上散放着不少来自蒙古的牛、羊、马等大牲口,也有不少从遥远西域来的色目商人的驼队零零散散的,蒙古人只养殖牲畜不事生产,所以对商人比较重视。好奇之下问了下马价,普通驮马十几两二十两不等,好一点的能勉强能用做战马的四十五十两以上,还有更高,视马不同价不同。这个价格在这个时代算是很高的了,这还是靠近边塞,要往内地价更高了。买个大饼也就几文铜钱而已。摸了摸腰里的几两碎银,刘一凡苦笑着离开了。时代不同,穷人都一样。

    守城门的除了一个蒙古兵,其它的都是汉兵,交了一个铜子的进城钱,刘一凡走进了大同,大街上人很多,卖各种小吃的,布匹,农具,酒,盐、醋,茶等林林种种各种生活用品都有,极其繁华,刘一凡边看边问价,大同靠进边关,人口很杂,穿皮袄的蒙古人,色目人,西域人,穿麻衣的汉人和穿绸的富人,穿的很杂,口音也各不相同,由于战争过去很久了,蒙古人对商业重视,税收很低,间接促进了地方商业经济的繁荣。怎么赚钱也是刘一凡现在考虑的目标之一,所以对各类商品价格打听很细。盐,铁肯定不行,哪个朝代都是朝廷,没门路就别想了,别的方面自己又没有资源材料什么的,很难打开局面,晃了一上午都没什么收获,中午饿了,就近找了家酒肆,找了个木凳坐下,看了看店家大锅里煮的羊肉,小二来一提酒,二斤羊肉,来了,一个店小二麻利的端上了一个粗瓷盘,切了二斤煮好的羊肉,又打了一提酒过来,吃了口羊肉,味道还不错,又尝了口酒,和上次喝的差不多,酒味很淡,而且还有些浑浊,看来还是煮酒法酿的酒,吃了几口,随口问到,小二这酒淡啊,有烈酒吗?

    小二答道,客官,小店就两种酒,还有一种果酒,和这个差不多,再烈一点的就得去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