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第一艘海船(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刘一凡搞定了造船的事,回来时心情很愉快,到大同时,打火机火枪已小批量造出三十几支,,铅也收集了不少。成果还是不错的,有枪了没人也不行。刘一凡又开始抓起护矿队的训练,对于之前还的农民,工匠的人来说习惯性的听命令还真不是容易的事情。对此刘一凡也没有太多办法,只好日复一日的先练习阵列,又增加了用木棍刺杀稻草人的训练。旁边路过的工匠看到操场上那几十排壮丁成天傻傻的让人训练走直线,用木棍捅草人,笑话不已。操场上的壮丁也脸红耳赤的总出错,不过看在刘一凡对他们伙食不错的份上忍了。

    看到这种情况,刘一凡吩咐下去,赶走了看热闹的人。并开始对训练的壮丁增大训练量,并加大伙食肉量。每天把训练的人累成死狗。也无心想别的了。光训练这阵列还不行,以这个时代黑枪的射速,挡不住骑兵冲击的,必须得有刺刀备用。刘一凡又用熟铁做芯,外沾一层热铸钢水,混合锻造了一批外带套筒有一尺多长的刀具,准备日后做火枪的刺刀用,熟铁太软,外层锻上一层钢水后,这样即有韧性不会轻易折断,又有一定的硬度。做好一支后试了试,可以捅穿甲叶子厚的铁板,刺刀又不太磨损,折断。套在枪管上也可以,没多少松动。

    刘一凡还用木料打造了一小批管状木筒,从训练人里挑出了三十几个训练成绩好,脑筋灵活的,单找了一处避人的场地,用木筒作枪管,用土作,石子作弹丸,演示了一遍完整装枪的过程,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这汉人小哥做什么,刘一凡不管众人惊异,一人一枝木管,一袋土,一个装土的小勺,几棵石子,进行装土,装石子训练。也没说这是什么。大家手忙脚乱地学着,也不知这是干什么,不过规矩照旧,装得快,有肉吃,慢的罚。

    看着操场上那几十个洋相百出的训练壮丁,刘一凡也没办法,先这样训着吧,蒙古人要见了也有话说,总不能把火枪拿出来训练吧,那才是死得快呢。

    就在刘一凡投入训练的时候,时间已到了1261年,忽必烈巩固了其汗位,并以阿里不哥反为由,诏告天下,七月率军亲讨阿里不哥,首战就击溃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北遁。忽必烈率军追击至西凉,再胜阿里不哥联军,十月阿里不哥兵食竭尽请和。忽必烈留也孙格守和林,率军返回开平。

    几个月的时间,刘一凡的护矿队训练总算出了些成果,一队队走过去,基本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有了点士兵的样子,刺杀训练也做得有模有样。那三十几个火枪训练,也能熟练的进行模拟火枪装药过程。

    这时传来好消息,大船造好了。刘一凡火速赶到了胶州。当看到海边码头停着的四桅大船时,内心忍不住激动起来。船体长有八丈,宽三丈多。重1500料。尖底造型、四根桅杆、采用硬质木帆、钉接榫合的联接工艺,三重木板、采用多个隔舱、载重量大、结构坚固、稳定性好、抗风力强、宜于远洋航行的海上货船,吴老大介绍到。

    刘一凡激动的踏上跳板,走上货船,扶着榆木制成的船栏楯(栏杆),终天有大船了,有了这艘大船,终于可以去库页岛了,只有去哪才能安心发展自己的势力,不用在蒙古人眼下成天担心吊胆,放不开手脚。

    吴老大,这艘船能航海否,载重多少石,配备水手多少,要载人多少?刘一凡问道,吴老大也跟着跳到大船说道,这就是走海运货的货船,能载800多料,配水手40人,要空载人,能载150余人。少点,150人就150人吧,先这样吧,以后再造更大的。刘一凡可惜道,对吴家村这样的小村能造出这样大的航海船,刘一凡还是觉得可以的。刘一凡虽不懂这时代的造船工艺,不过想想后世造大船也不是容易的事,得有干湿船坞,龙门吊什么的。全靠人手工打造出这么大的船,吴老大的造船手艺相当可以了。

    费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