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出盐了(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拦海坝建造无疑最快的方式就是水泥预制板了,这在后世也是一种很快速好用的工艺。石头岛上不缺,粘土也有,炼铁废渣更有了,这几项中最耗人力的就是石头采集了,其中粉碎石头这项是最大的挑战,为此,刘一凡不得不又重新改进了一下之前的水力锻打水车,改锻铁为粉碎石头,不过即使这样石灰的产量也上不了,看来之前的想法有点想当然了,没有动力源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刘一凡只好又大量建窑烧制青砖,这要比采石和粉碎石头工程量要小得多,既然水泥产量上不来就少用些,中间用砖填充,用水泥糊缝隙。

    相对石头,青砖的烧制无疑要省力得多,运土和砌砖形,小孩子老人都可以做,而且产出也比较大,半个月后,大量的青砖被烧制了出来,有了之前的生产经验,这次轻车熟路,水泥也部分烧制了出来,没有后世的尼龙袋,为了防潮只好又烧制了一大批土陶罐子来装水泥。有时刘一凡也在想,怎么之前看小说中的穿越人士搞点发明做什么都很容易,到自己这来怎么什么都要从头开始,有些艰难啊。

    有了砖和水泥也不行还得有钢筋,好在现在炼铁技术比较成熟了,用铁水直接浇铸出些细铁条还是比较容易的。为了赶在六月前把盐场完工,刘一凡把其它一些不急的工程停了下来,抽调人手应急来制造水泥板。挑了个无雨的天气,在据点外一块很大的空地上,铺层水泥,把铁筋横竖排列,还用麻绳绑缚节点。上面铺了一层青砖,又把烧制出的水泥兑水抹在砖面上,浇水抹平,一块水泥预制板尺寸为3米宽,2米高,厚度为10多公分左右,预制板没做得太大,不然不好搬运。全岛调了三百多人来从事这项工作,为了赶在雨季来临前,晒干。一天的功夫,100多块预制板打好水泥铺设完毕,剩下就是渐干时不时泼些水养护水泥面不干裂。

    100多块六平米的水泥板平铺起来,面积很大,看着一大片水泥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刘一凡有种成就感,不知不觉间,运用现代科技改变岛上的生存面貌正在一点点的实现,有时刘一凡觉只有这样的改变才会让他觉得后世没那么遥远,才不会在这个时代觉得孤独。

    两天后水泥预制板彻底干透了。可以用了。为了把这百十多块水泥板运输到选定盐场,刘一凡特意平整了一下去海滩的道路,并钉制了一批四轮低架平板车,用牛车一次拉上一块,几百斤的份量,几个棒小伙合力就能抬起来,还不算费劲。小半天时间都倒弄到地方。又拉来人在浅滩出口挖出下板坑,挖一个坑,立起预制板埋下一块。相临板间用麻绳绑住板上方的预留孔,板间缝隙也用沙填充防止漏水。有了这种预制板,安装连接很快,200多米的出口很快就被水泥板连成了一大片拦海坝,留了一个活动板作进出海水口后,等海水涨潮后,关闭活动板,大量的海水就被留在了这个方圆几百米宽的天然晒盐场,剩下的就静待阳光,虽然此时的温度不高,不过在日头和海风吹拂下,一天的海水蒸腾量还是很可观的,几天的功夫,坑内的海水就下去了一层,刘一凡还尝了尝,明显比海水要咸得多,不过几天后刘一凡就发现,盐池水汽蒸发量明显见少,看来地下透水及潮湿也影响出盐,仔细回想了下后世的才明白过来,还少了一个结晶池,于是又在盐池旁边平整场地,用青砖水泥抹了大大小小的结晶水池,把盐池晾晒的卤水用木桶挑到结晶池里。

    这次果然见效,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两天时间就在结晶池池底开始结晶析出了大量细小白色结晶物,用平推板推到一起,收集后,刘一凡用手捏起来仔细观看,虽然有些杂质,但也接近白色了,尝了尝,很咸,这就是后世的粗盐。在后世都是腌咸菜用的。食用还不太卫生,不过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就是上好的食盐了,比起他们现在吃的那黑呼呼的盐块来说,那简直不是人吃的东西。随着晾晒天数的增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